• 全部
  • 乡村振兴
  • 基层治理
  • 社会救助
  • 为老服务
  • 环境保护
  • 科技慈善
  • 京津冀协同发展
  • 促进科教文卫体发展

仁爱家庭教育——北京市房山区“亲子陪伴开放日”计划

  • 机构名称: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组织机构代码:53110000794052864C)
  • 项目类型:促进科教文卫体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北京房山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符合时代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文件精神,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积极配合政府工作,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房山区妇联、教委的领导下,在房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房山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机构的指导下,以“仁爱家庭教育”项目为载体,以“亲子陪伴开放日”为主要形式,以家长教育、家风建设为切入点,为孩子和家长搭建团体活动的平台,启发家长教育智慧,培养孩子感恩心和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机制,协助构建房山区家庭教育模式,为推进房山区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尽绵薄之力。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3-4年

已实施周期:未开展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志愿者740人;家长6975人;学生6975人

项目受益对象

志愿者740人;家长6975人;学生6975人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86.46(第一年)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房山区

项目合作单位

房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房山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房山区教育委员会督导科

项目需求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这门“必修课”父母该咋上?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家长缺乏认识、缺失陪伴、缺少方法。家庭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精准度、实效性亟需提升,指导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仁爱家庭教育”项目,创设平台、创新活动、创建氛围:一方面,通过沉浸式亲情活动、亲子平行小组、延续性亲情专场等,让家长积极参与、共同成长;另一方面,通过“亲子陪伴开放日”活动平台,整合妇联、教委、文明办、民政、关工委等机构的力量,避免政出多头、各行其是,从而形成合力,共建机制。

项目目标

总目标:到2026年,房山区教育指导服务阵地数量明显增加,稳定规范专业的指导服务队伍基本建立,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更加健全。

分目标:

第一阶段(2023年9月-2024年1月),试点建模。以房山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基地,以仁爱志愿者为主,选定小学低年级学段,设计并实践系列亲子陪伴开放日课程,开发仁爱家庭教育APP,采购优质资源,服务150位家长、150位学生,筹款41.58万元。

第二阶段(2024年3月-2025年7月),发展验证。先发展到5个乡镇、接着发展到15个乡镇,开展实践验证。发展大学生、五老、家长志愿者,建设稳定规范的指导服务队伍,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基地,扩展小学其他学段的课程设计,初步构建有房山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服务3075位家长、3075位学生。筹款257.84万元。

第三阶段(2025年9月-2026年7月),推广应用。形成房山区小学段有机衔接、有序上升和全面系统的指导内容体系,构建机制互通、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高房山区家庭教育指导总体水平,争取在房山23个乡镇全覆盖。服务3750位家长、3750位学生。筹款311.52万元。

项目成效

1.构建育人机制。以“亲子陪伴开放日”为平台,整合政府有关机构、各社会组织力量,形成合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将“亲子陪伴开放日”打造为房山区家庭教育亮丽的特色。

2.设计内容体系。以活动课程为载体,从小学低年级学段开始,开发有机衔接、有序上升的指导内容体系,包括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形成城乡可选择、内容可迭代的适合房山区本土化的课程体系。

3.打造活动模式。每次活动有“准备-活动-分享”三个阶段,以家长为主体,静心、陪伴、互动,引导家长注重提升自身素质;以儿童为本,趣味性、感恩心、团队意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发展支持团队。以仁爱基金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学生、五老、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中,让曾经受仁爱资助的大学生反哺社会,陪伴学生。点亮更多人的心灯,向社会弘扬慈善文化、传递正能量。

5.发挥工具作用。设计“仁爱家庭教育APP”,用于档案建设、资源分享、课程直播等。家长通过学习,打卡赚积分,换取孩子享受优质资源的机会,促进家长履职尽责。

6.统筹渐次推广。以房山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基地,逐步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基地;在城乡选点,边实践边推广。最终实现房山区服务体系全覆盖。

项目管理

1.团队管理。一是团队成员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二是所有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先访谈,再经过志愿者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活动流程与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三是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要签署合作协议,清晰责任划分,建立相关方台账。

2.计划管理。做好长计划、短安排,每学期写好活动计划,按照进度,按照各方职责、义务,做好实施准备工作。

3.经费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基金会财务部负责筹款、成本、支出等管理,软件开发、资源采购、专家报酬、志愿者补贴等,按照北京市有关标准支付。每年分季度、年终,将相关往来做进“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财务报告”,向社会披露,项目终期接受审计。

4.质量管理。做好课程的开发、实验、优化更新,使内容更贴近家长、学生。制定并不断完善活动、服务流程手册,建立受益对象台账,活动评估反馈表单,项目进度的控制、反馈、公示等相关内容。

5.活动管理。认真做好每次活动的细节管理,做到精细化、有效化。如每次活动前上交手机,让家长专注参与。

6.物料管理。基金会物资管理部负责,做好整体物资的采购、存储、盘存、调配、收发等管理。

7.风控管理。做好政策法规、食品安全、物品安全、心理波动、公共关系等方面的风险防控。

项目实施计划

1.项目筹备(2023年7月-8月),完成项目立项、项目试点布局、合作机构合作意向确认、课程设计、志愿讲师招募、志愿者培训等。

2.活动试点(2023年9月-2024年元月),以房山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基地,以仁爱志愿者为主,选定小学低年级学段,设计并实践系列亲子陪伴开放日课程,初步形成几个典型案例;开发仁爱家庭教育APP;拟定项目宣传计划。

3.初期推广(2024年3月-7月),选定5个乡镇做初步推广,检验课程模式、仁爱家庭教育APP的实用性、有效性,初步形成小学低年级学段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完善“准备-活动-分享”活动模式。

4.二期推广(2024年9月-2025年7月),扩大到15个乡镇,进一步验证实施,基本形成小学全学段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发展大学生、五老、家长志愿者,初步建设稳定规范的指导服务队伍,初步构建有房山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5.全面覆盖(2025年9月-2026年7月),应用到房山23个乡镇,形成房山区小学段有机衔接、有序上升和全面系统的指导内容体系,构建机制互通、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高房山区家庭教育指导总体水平,将“亲子陪伴开放日”打造为房山区家庭教育亮丽的特色。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张红英,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负责参与志愿者的理念培训和整体发展规划;

宋涛,北京开放大学房山分校副校长、工会主席,分管房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房山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政策方向、项目推进规划;

白雪,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项目服务部部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负责项目整体的运行;

马海娟,房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人,负责联系社区,组织家长学生参加活动;

赵青松,房山区教育委员会督导科科长,负责在学校宣传,发展大学生志愿者、教师志愿者;

安绍军,北京市房山区仁爱成长读书会负责人,负责房山区仁爱家庭教育项目具体执行;

于向英,中国未来研究会家庭教育促进分会会长,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家庭家教家风专委会副主任,负责政策解读、家教家风培训;

王漪,父母效能训练中国督导,青少年效能训练讲师,项目式学习认证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负责课程活动策划执行;

周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 (长沙) 网络安全测试认证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负责仁爱家庭教育APP的设计与开发;

胡良君,中小学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中心秘书长,负责课程设计与开发;

杨力铭,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物资部部长,负责所有活动物资购买、管理等;

于佳,家庭教育辅导师,社会心理服务中级,负责志愿者心理专业培训;

王娟,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负责志愿者心理专业培训;

朱学梅,北京市房山区仁爱成长读书会日负责人,负责所有相关款项的审核、下发,发票审核和存档;

陈宏宇,北京市房山区仁爱成长读书会总文宣,对所有活动资料和档案整理并发布公众号公示;

陈海斌,高级项目经理,负责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与培训。

项目年度预算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