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规划师”青少年参与城市更新劳动教育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 项目类型: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当前票数:
  • 当前排名:

本项目回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关于“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以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通过引导青少年理解人与城市更新、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城市更新,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参与的理论指导下,激发青少年参与城市更新的意识与动力,丰富其有关社区规划、城市更新与设计、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及空间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青少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建立并维护青少年与社区之间的联结,增强其社区归属感与公民意识,同时为青少年搭建家社联动的劳动实践教育的多元化平台,探索社会工作组织开展青少年服务型劳动实践教育课程。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3-4年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直接受益人数近300人,间接受益人数达2000余人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直接受益人数为30名青少年及其家庭;间接受益人群覆盖至少2个社区。

项目受益对象

直接受益对象:海淀区紫竹院街道9-14岁青少年30名及其家庭; 间接受益对象:海淀区紫竹院街道社区居民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30-35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20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

项目合作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团工委

项目需求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进入实施阶段。北京市各区县和试点街道在落实“总规”的时候,已经开始尝试采取“参与式设计”,但是青少年作为特定群体参与的实例较少,而向青少年传播社区参与理念,增强其社区责任感和归属感,则是为推动实现“人人都是规划师”,人人参与城市治理的新格局打下长远基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青少年劳动教育大都局限在课程层面,青少年需要直接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才能有更直接和深刻的收获,更好地全面健康成长。

项目目标

总目标:以社区为服务场域,招募9-14岁青少年30名,开展两期青少年参与城市更新的服务活动(每期服务不少于8次活动,2-3个月一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方法,带动青少年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城市更新的具体工作中,推动青少年开展服务型劳动实践活动,探索社会工作组织开展青少年服务型劳动实践教育的经验,总结服务工作路径与模式,形成劳动实践教育课程。

具体项目目标:

(一)带动青少年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城市更新的具体工作中,丰富青少年参与城市更新服务活动的经验,支持和协助青少年发展发现问题、关注他人需要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筹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展青少年关心他人、与他人协同劳动和公共服务的意识,理解个体劳动与社区发展见的直接关系,形成对社区发展负责人的态度,提升以自我劳动关系他人、服务他人的公共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体认服务社区的自豪感、幸福感、拥有感和认同感;

(三)打造以社区青少年服务平台为阵地,以青少年为主体、城市更新为主题的服务型劳动实践教育平台,探索社会工作参与此类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的经验,总结服务工作路径与模式,形成劳动实践教育课程。

项目成效

(一)开展主题小组活动2期,每期活动不少于8节,每次服务对象参与度不少于80%,满意度达90%以上;

(二)不少于80%的服务对象在参与课程后,对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有所增长;

(三)80%参与服务的青少年在对社区的参与感、责任感、认同感和拥有感方面,量表测量数据有所提升;

(四)每期课程结束后,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本社区更新议题及解决方案,并进行成果展示各1次(共2次),每次服务对象参与度不少于85%,吸引社区其他居民关注及参与预计80-100人次;

(五)以社区为服务场域,形成社会工作参与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工作机制和经验总结。

项目管理

根据中心项目管理制度,结合该项目实际情况,在项目启动前对项目进度、质量、人力资源、利益相关方、风险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一)项目进度管理

创建项目进度表,将服务目标进行拆解,并确保工作任务有明确的执行者和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进行总体统筹和定期监控。

(二)项目质量管理

为保证项目达至预定目标,将按照机构项目管理要求进行质量管理规划,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以及指标确保实施质量,并采用合适的测评方法,监测项目完成情况,必要时进行变更。

(三)项目成本管理

为确保项目能在预算内完成,项目组将按照机构规范和要求进行成本管理规划,并根据项目目标以及预计开展的项目服务进行成本估算,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监测项目经费的使用,必要时进行变更。

(四)项目利益相关方管理

项目执行前,需要识别能够影响项目或者受项目影响的人员、群体或组织,管理与控制相关方的参与度,制定合适的相关方管理策略。

(五)项目风险管理

为将项目风险降至最低,提高项目成功概率,项目组在项目执行前,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要定期评估项目风险情况,以便及时进行风险应对与控制。

项目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需求评估及服务方案设计(2022年9月)

在紫竹院街道辖区选择适合的社区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了解社区基础情况并进行需求评估,设计策划并确定具体服务方案。

第二阶段:服务开展(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共两轮)

服务招募,建立规划团队

向青少年澄清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使其了解什么是参与式设计以及设计相关的基本概念。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通过社区漫步、社区资源地图等形式使青少年认识社区;发现和聚焦社区公共空间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汇总、确定参与式设计议题

对议题进行补充完善,确定最终的参与式设计议题。

解决问题,完善方案

以青少年为主体,在社区举办方案成果展览。

第三阶段:项目收尾与总结(2023年7月至8月)

展示项目成果、检验项目成效,总结工作经验,形成服务机制与课程设计。

风险控制:受疫情影响项目推进受限进展迟缓。应对策略是提前准备好线上开展服务的方案,培训课程手册和道具等,设计线上互动环节或辅助视频演示、在线答疑等,尽量减少线上活动对效果的影响。

宣传计划:定期收集服务数据和材料,通过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服务简讯、服务故事、服务视频等方式保证对服务进程的持续更新。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由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合作组建。中青社工在紫竹院街道承接运营了三家社区青年汇,在青少年和青年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梁潇,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行政部主任,社会工作师,负责项目统筹策划与执行

张骥,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社会工作师,负责项目策划、执行、评估和总结工作

吴阳阳,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青家部主任,社会工作师,负责项目策划、执行、评估和总结工作

项目督导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侯欣、王渭巍、马玉娜、王玉琪,对项目进行督导支持

项目年度预算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