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乡村振兴
  • 社区发展
  • 社会救助
  • 科教文卫体发展
  • 京津冀协同发展
  • 其它

畅“听”景区的声音——旅游服务赋能计划

  • 机构名称:北京手语研究会
  • 项目类型:其他

2012年,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国务院制定发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要求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2018年,中央印发《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再次明确要依托专业机构,为公共服务领域培养培训专门人才,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交流环境。

我国现有聋人约2780万人,北京有5万多持证聋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饱受信息和沟通障碍的困扰。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福祉,推出对残疾人减免公园门票政策将近20年,截止目前,北京已有173家A级景区对残疾人免费开放。在所有残疾人中,由于聋人身体行动功能良好,出行频率远远高于肢、盲、智、精神群体,然而公园减免政策只减轻了残疾人的经济负担,对聋人来说,公园内欠缺的信息无障碍服务,依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障碍与困难。

本项目以提高听障残疾人生活品质,提升旅游景区信息无障碍服务效能为目标,研发无障碍游园信息可视化功能手语解说导览服务,解决听障残疾人旅游信息障碍,实现我们平等享有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充分融入旅游的教育和生活功能中,从而激发特殊群体对城市文化和生活的热爱,也为北京无障碍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构建融合文旅打开新格局。

项目由北京手语研究会手语推广与研发中心牵头发起,组建一支集手语人才和智能科技,双高水准的专业执行团队具体负责,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及旅游焦点,初期目标试点为奥林匹克公园,以园区内鸟巢、水立方、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四个核心景点为重点,参照园区及馆内标准化导游服务内容,精细研发信息可视化手语解说导览视频,辅助园区建立一套功能完整的无障碍导游服务体系和标准,打造旅游无障碍建设服务的标杆,成为全国示范样板,相继在全国各地展开推广和复制,实现造福全国2780万听障残疾人的远大目标。

项目需求及产出

一、本项目可维护听障群体旅游合法权益,解决长久以来困扰听障群体融入社会的难题,帮助特殊群体消除游园障碍,通过手语视频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感知社会人文关爱,真正收获旅游的养分;

二、本项目可塑造首都无障碍特色文化旅游,完善景区服务功能,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增加园区的吸引力,树立无障碍旅游品牌,发挥首都功能的引领作用,打开北京旅游无障碍服务新格局;

三、本项目可提高北京冬奥会形象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营造奥运文化旅游氛围的同时,也成为向全国和世界展示国家能力、宣传北京形象、检视无障碍建设水平的重要窗口;

四、本项目可推动形成扶残助残新风尚,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增强社会对残疾人的重视与支持,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项目实施计划

以“先试点,后全面”的工作思路展开项目开发与建设

项目研发与试点阶段:

(1)与奥林匹克公园管理中心进行对接,就无障碍建设讨论;

(2)制定手语讲解导览内容、手语使用标准、平台搭建等方案;

(3)邀请中聋协手语委和手语翻译委员会担任项目手语监制;

(4)园方提供景点讲解词,我方负责手语研发、后期制作;

(5)十二个月内完成不少于100个信息可视化手语讲解视频,并加配字幕和普通话配音,能同时服务于听障、视障和普通游客,实现服务受益全民化;

(6)视频上线到官方微信平台,同时在园内各讲解点放置二维码标牌,游客可通过平台自主查询或扫码进行观看。

项目展示与总结阶段:

(1)召开项目推介分享会,展示可视化信息助残功能在无障碍建设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邀请市政府、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专班、中残联、市残联、残疾人代表等观摩,对项目进行点评与总结;

(2)借助各大官方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辐射面,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推动项目向纵深发展;

(3)撰写项目评估报告,向项目资金支持方汇报工作,完成结项。

项目复制与拓展阶段:

(1)以全市4A、5A级旅游景区及博物馆为持续开发的重点对象;

(2)发展壮大旅游服务手语讲解研发队伍,培养聋人手语导游人才,开发旅游服务助残就业岗位;

(3)基于试点的成功经验,将项目在全市及全国进行复制、推广和优化;

建构完善的无障碍文旅服务体系,延伸服务领域和渠道,加快推进和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

项目年度预算

项目总预算50万:研究人员工时成本约占40%;视频拍摄技术及设备成本约占20%,视频后期制作及包装宣传成本约占20%;交通餐补成本约占10%;平台开发及其它约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