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 社工助力小巷管家参与

  • 机构名称:北京市西城区睦邻社会工作事务所
  •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通过打造具有老旧小区特色的小巷管家队伍,围绕“楼院自治”、“民主协商”、“邻里服务”三个方面,组织相关利益主体运用协商议事工作机制和平台,借助专业社工带领的社区协商议事会,聚焦并探讨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探讨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强化居民的自治意识,促进居民参与协商议事的能力。以“睦邻币”为社区楼栋自治服务回馈机制的衡量媒介,与年底积分兑换工作无缝衔接,提高居民对于楼栋自治服务的积极性和持续性;通过“微治理”自治项目的形式,赋权于居民,发动居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升居民的参与感与参与能力,拓展居民参与的广度和居民自治的深度。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3-4年

已实施周期:1-2年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50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500

项目受益对象

社区居民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4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20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西城区

项目合作单位

项目需求

停车管理无序、私装地锁、违建侵占绿地、楼道堆满杂物、基础设施老化、物业单位不作为、居民议事协商意识不强……“老、旧、杂、乱”的小区生活环境与居民期盼的宜居家园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在众多老旧小区中普遍存在。

以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为切入点,通过培育社区“小巷管家”队伍,完善组织架构、为组织成员提升能力、形成活动常态化模式、使服务公益化发展,组织居民共商共治楼院事务,开展“微治理”项目回应居民诉求、解决社区问题,探索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项目目标

总目标:以“策由民定,题由民议,权为民用,事由民为”为理念,瞄准老旧小区的基层治理要求及居民需求,通过完成自管自治、协调服务、协商议事、社区治理、文化建设等多项任务,在服务中总结基层实践经验,以居民自治为核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创新机制体制、方式方法,积极动员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完善小区治理结构,推动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向规范化、社会化、精细化发展。

分目标:

1、结合社区特色及街巷现状,尝试打造“胡同管家”“院落管家”“楼栋管家”队伍,来探索老旧小区建立“小巷管家”的模式特点。

2、通过协商议事会,提高“管家”队伍的参与、协商、议事能力,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协商民主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3、促进多方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微治理”项目创投,解决居民身边关心的问题,落实居民微心愿,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项目成效

通过建立健全小区治理议事协调、矛盾调解等机制,加强对院落自治管理,助力楼院居民建立“小巷管家”这样一个凝聚各方、团结战斗的坚强核心队伍,实现小区治理从“群龙无首”到“核心引领”,小区建设从“简单粗放”到“精准精细”。

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物业单位、社区党员居民群众、专业社会组织、社会贤达的力量,共同推动社区综合治理,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有效破解社区常见的、居民关心的治理难题。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动居民群众广泛参与,促使居民在社区形成遇到事情多商量,有事没事常来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与人为善、包容礼让的良好氛围,提高居民群众的邻里关系、文明素养,让社区生活“有温度”。

项目管理

项目启动后,由中级社工师带领初级社工师及项目财务管理人员组建成为项目实施团队,根据机构项目管理及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撰写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工作进度计划,制定季度、月度考核指标,并通过机构内部督导及专家督导协助项目组及时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项目服务质量,结合项目经费预算做好成本把控与财务支出管理。

项目执行过程中,与服务的社区、街道建立好关系,及时沟通项目执行进展及各方面情况,获得项目实施的相应支持,助力社区在服务中与多项合作方的关系建立,使服务持续化、可复制。做好项目的宣传展示工作,及时发布项目进展情况信息,引导社区居民及其他相关利益方了解情况,获得关注和支持。

项目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打造社区“小巷管家”队伍,助推组织能力建设

在试点社区凝聚支部党员与社区居民积极分子,打造一支特色“管家”队伍,深入胡同院落,全面感知社情民意,撬动驻区单位、便民商户、街道科站队所等方面的资源协同,形成群众需求响应机制。

通过焦点小组,与管家队伍成员共同讨论完善规章制度、组织架构和职能分工;开展团队建设、能力建设工作坊,综合提升队伍领袖的项目策划及组织能力。

第二阶段:开展社区治理“协商议事”,聚焦小区热点问题

协助社区以“管家”队伍为主要协商议事主体,动员社区党员、居民代表、楼门院长等相关利益群体搭建“社区协商议事平台”,从老旧小区街巷自治、公益服务、环境治理、驻区共建、文体科教等方面收集居民广泛关注的社区公共事务,引导居民表达切实需求。

第三阶段:支持“微治理”项目创投,促进协商成果落实

根据社区确定的议题开展协商议事,使相关利益方在议事讨论中达成意见共识,形成问题解决具体方案,协助管家队伍作为执行团队,社工对项目实施过程跟进并督导,促进协商成果的有效落实。

同时鼓励管家队伍发挥优势,开展公益服务认领,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公益、便民等服务,打造“我的楼门我做主”社区特色精细化治理服务。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负责人:丁蕊,负责项目的策划、统筹、沟通与管理;项目社工:陈思、王倩,负责项目的执行、总结等工作;财务主管:王军,负责项目财务相关工作。

项目年度预算

活动费40000元,调研费2000元,耗材费3320元,培训费2000元,专家咨询费3000元,人员工时费112000元,印刷费5000元,管理费20000元,税费

20万元12680元,合计2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