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聚合力,筑同心”基层社区服务慈善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市大兴区枫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自2021年初,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突发多例疫情确诊病例,为有效发挥属地社会组织专业作为,在街道指导和支持下,“聚合力,筑同心”基层社区服务慈善项目应运而生。本项目致力于搭建基层慈善服务平台,增强基层慈善服务效能,助力基层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社会心理和社区治理等实事。项目强化资源联动,通过链接包括心理服务机构、公益企业、高校等资源,依托属地街道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服务站等平台为前沿阵地,聚焦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工作和心理专业作为,面向居民群众提供个案、小组、心理咨询和心理普及宣传等志愿服务,旨在培育居民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基层更加和谐稳定。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1-2年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100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3000

项目受益对象

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辖区居民群众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5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8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辖区范围内

项目合作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办事处、天宫院街道辖区社区、北京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北京民安减灾服务中心

项目需求

在基层社区常态化防疫的大背景下,有限的基层工作人员难以满足居民如家庭探访、精神慰藉、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关系调试、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多样化需求。为补充基层力量,我机构在基层服务开展上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专业事专业办,解决基层痛点难点。一是链接公益资源,对接居民续期链接爱心企业个人开展基层服务;二是培育志愿队伍,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鼓励居民、辖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服务;三是开展社工服务,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激发服务对象潜能,促进其能力发展,切实满足居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项目目标

1.总目标:搭建基层慈善服务平台,积极发挥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专业引领作用,面向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辖区基层儿童、家庭和老年等群体,提供家庭探访、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资源链接和疫情防控等公益服务,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增强基层慈善服务效能。

2.分目标

(1)开展家庭探访、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公益服务活动50次,促进居民群众与环境相互促进,提高其解决和预防问题的能力。

(2)开展满足儿童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公益服务活动18次,创造儿童友好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开展志愿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服务活动12次,整合社区志愿者资源,倡导社区志愿服务精神,形成社区良好志愿公益服务氛围。

(4)配合社区开展信息登记、核酸检测、人员摸排、环境消杀、垃圾清运等基层防疫服务200小时,为一线防疫工作“添砖加瓦”,提升社区防疫服务水平。

(5)动员链接企事业单位、高校和个人公益资源,筹措服务宣传材料、活动物资等预计价值80000元捐赠,用于开展项目服务活动。

项目成效

1.加强公益资源联动共享和服务融合,联合民政、禁毒、司法、共青团等单位,争取高校、企业、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支持,最大化实现资源整合和项目筹措目标。

2.充分利用各领域和基层慈善资源,搭建天宫院街道基层慈善服务平台,构建天宫院街道本土基层慈善服务队伍,增强辖区基层慈善服务效能,形成特色基层慈善服务模式。

3.满足服务辖区儿童发展和社会化需要,引导儿童提升社会化认知能力,扩大儿童群体朋辈支持网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满足服务辖区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与其身心健康方面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精神需求和社交等需求,改善其社会功能。

5.培育辖区志愿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区党员、楼门长和志愿者等居民参与,建立社区支持网络,解决社区问题,营造人人争当志愿者的社会氛围。

6.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力量,发挥“五社联动”实效,促进心理服务、社工服务、志愿服务等与基层慈善融合发展,推动慈善服务更好的走向大众、走进基层。

项目管理

1.项目策划应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资源,形成贴合实际、逻辑严密、操作性高的项目活动计划,遵照“问题/需求→分析→目标设置→实现手段与方法(投入、产出)→评估”的逻辑分析过程,对活动进行解析和设计。

2.项目开展阶段,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行全面指导,对项目的进展、质量等全面组织、管理,并负全责。

3.应保留完整反映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的文件资料,包括项目活动相关资料、反映项目实施效果相关材料、项目经费预算表及财务资料等。

4.项目服务结束后,针对服务对象、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进行回访、调查,评估服务成效,了解改进意见,进行专业反思。

5.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做好项目资金使用成本的控制,维护项目筹措资金安全。保证项目筹措款专款专用,帐帐相符、帐据相符、帐款相符。

6.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做好各项服务活动防疫工作。同时做好突发疫情事件的风险预判,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和相关人员安全。如因疫情影响导致原定线下服务无法开展,项目团队应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意见和实际情况,调整服务形式或适当延期。

项目实施计划

1.前期准备(即日起至2022年6月)。召开团队会议,学习实施方案,了解工作职责细则。制定项目各项服务方案计划,明确任务和具体要求。协调整理项目资源,落实服务场地、活动物资、活动师资等各类资源。

2.中期实施(2022年6月至10月)。按照各项工作计划,开展家庭探访、精神慰藉、心理疏导、儿童关爱、志愿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公益活动共计80次(按月平均实施),开展基层防疫志愿服务200小时,并及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服务质量和标准。

3.后期总结(2022年11月)。总结服务经验,促进专业成长。对服务对象开展满意度评估,总结反思项目经验,整理项目资料,完成项目结项相关工作。

4.宣传推广。借助属地和本机构微信公众号及其他媒体、网络等多种途径,及时宣传本公益项目的典型事例,推广工作经验和亮点。

5.可持续发展。本项目中一项重点服务内容是培育属地志愿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基层社区在后续持续推动公益服务中,可依托居民志愿公益队伍达到“居民动员居民、居民服务居民”的良好效果。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项目负责人:张红蕾,全面管理项目各项工作,包括对接属地、对接落地社区、对接公益资源、管理项目人员、管理项目策划执行总结等。

2.资源管理专员:李源,主责对接本项目相关的各类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场地的各方资源,招募和管理项目志愿者。

3.执行专员:杨静、赵海云,主责执行本项目各项服务活动,保存活动资料,开展服务宣传等。

4.项目财务:潘民侠,主责管理项目筹措资金和物资等。

项目年度预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 说明

1 活动费 48000元 80次活动*600元/次活动

2 耗材费 2000元 购买口罩、手消、消毒湿巾等基础防疫物资

3 专家咨询费 6000元 心理服务专家咨询:300元/次*20次

4 人员工时费 16000元 80次活动*2人/次活动*100元/人/次

5 设计制作费 8000元 条幅5条,100元/条;志愿者服装50件,90元/件;其他项目服务相关宣传物料3000元。

合计 8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