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公益赋能家庭医生医疗&健康一站式托管服务
- 机构名称:北京培根神经与心血管医学公益基金会
- 项目类型:促进共同富裕
家庭医生制度是我国分级诊疗中的关键一环,关系到大众看病难的问题,但是,国家在推广执行过程依然面临挑战。
本会历经八年研究,三年实践,开辟了家庭医生推广的新思路——即以公益为手段,以企事业单位服务为切口。一方面,从医生端入手,制定标准化的服务内容、标准、流程;建立服务支持体系;开发信息化、智能化支持手段等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以公益的方式推进,为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健康&医疗托管,让职工体验真正的家庭医生服务,理解制度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我基金会项目经过中科院、北控集团、京博集团等企事业单位试点,得到一致好评的同时,对方主动提出愿意以公益捐赠或购买形式持续推进并逐年扩大规模。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5年以上
已实施周期:3-4年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1862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13032
项目受益对象
重点项目科研人员(含院士);偏远地区科研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115.8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464.2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京津冀地区;贵州、新疆、西藏、四川等
项目合作单位
中科院,北控集团,京博集团等
项目需求
据卫健委数据:截至2020年底,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75.46%,成绩有目共睹。但基于我基金会于2021年开展的《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查》,发现依然存在诸如家庭医生服务职责和定位不清,缺乏激励机制,服务标准及监督机制不成熟,民众缺乏家庭医生签约的获得感等问题。
我基金会以公益形式,通过企事业单位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和服务。以中科院为例,一方面体现院所对科研人员,尤其是院士/博士及在川藏等偏远地区的科研人员健康的关注,和切实的健康保障;另一方面以高质量的家庭医生健康医疗一站式托管服务模式激发公益关注。
寄望通过参赛提升大众了解,鼓励社会参与,扩大单位试点,升级软件系统,提升社会效益。
项目目标
项目总目标:顾湲教授作为全科医学的开拓者,在她的带领下基金会对于家庭医生服务的研究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为践行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基金会将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作为核心项目目标。
具体执行上,目标分解如下:
(1)覆盖人群和服务人数:持续覆盖偏远地区、环境恶劣地区、高危、高压等职工;下一阶段扩大服务人数至15000人,除现有服务单位扩大试点规模外,继续开发新的合作试点。
(2)服务质量:基于三年试点实验,我基金会搭建了服务内容、标准、流程及管理体系,家庭医生/助理培训体系,面谈质量控制体系,慢病智能化管理体系,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高危筛查与应对体系以及全科和专科支持体系和一分钟定点推送知识库。在此基础上,我基金会将投入研发智能家庭医生服务和管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家庭医生和医生助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用一站式的健康医疗托管服务,提升被服务者的获得感。目前1.0版本软件将在4-6个月内开发完成。
项目成效
已产生成效:
经八年研究三年试点,基于基金会在2021年开展了《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查》并联合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共同起草《关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建议》。该文件在2022年初获得了孙春兰副总理的签字批示并下发卫健委执行(目前尚在保密期内,将在今年下半年脱密)。基于本文件,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未来成效:
(1)通过以公益为形式,以企业为切口的方式,将基金会研发的服务体系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不仅可以让地处偏远、环境恶劣、高危、高压的职工免除健康后顾之忧,体验到社会和企业的人文关怀;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推广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健康托管,让被服务者切实体验到了家庭医生模式优势和分级诊疗的科学性。为家庭医生推广开辟新的思路。
(2)基金会研究并提出“医疗生态与质量指数”数学模型,不仅可以为分级诊疗提供底层逻辑支撑,更可以通过该模型计算各级医院配置,降本增效。
(3)智能家庭医生服务和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产生社会效益,也存在商业价值。
项目管理
本项目实施采用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项目完成效率和项目质量,更好地指导、管理项目,保证项目效果。
本项目设有:项目经理,项目运营主管,服务主管、信息化主管,医学信息化主管,全科医学顾问等。各司其职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项目管理:项目启动即明确项目实施者的权、责、利,编制项目规划方案、项目进度计划,明确项目目标、项目组织、项目计划、项目资源、项目风险等核心要素。项目经理实时跟进项目进度,制定沟通计划,了解项目实施情况,重点关注里程碑达成情况,识别当前问题、风险,定期发布项目进度。
风险管理:要求项目经理、运营主管及顾问团队在项目执行过程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风险防范措施的过程。
问题管理:收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跟进问题解决进度直至问题关闭。
财务管理:依照基金会财务管理办法制定财务制度和审批流程,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管理、和监督。
规范性管理:根据项目管理机制关注重点确定审计范围制定审计规则,旨在考察项目实施过程是否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
项目实施计划
(1)宣传计划:基于我基金会三年单位试点所总结的经验,为了更好的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推进“健康中国2030”实现,我基金会与“健康中国工程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基于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于2019年10月21日联合发布的《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研究、论证和制定“健康企业/团体/单位”评价标准和评分指南。并计划于2022年底举办第一届“健康企业峰会”。“健康企业”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细胞”,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一方面,宣传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级组织关注职工健康;另一方面创新性的通过企业端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其影响力。以这样一种可持续的活动形式,以公益的方式,持续扩大影响,提升大众认知,促进职工健康,提高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践行健康社会、和谐社会。
(2)将基金会多年研究成果,持续完善家庭医生/助理培训体系,配合即将在今年完成研发的智能家庭医生服务和管理系统,以完整解决方案的方式,为其他在基层服务的家庭医生和助理赋能,为乡村振兴赋能,提升基层家庭医生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经理:孟予,基金会副会长,30余年服务、管理经验,曾服务于Intel、IBM、惠普、摩托罗拉、索尼、ABB、中国银行等500强企业。
运营主管:杨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互联网及医疗领域的连续创业者。5年海外工作经验,曾服务外企及上市公司,10年市场及企业管理经验。
全科顾问:顾湲,中国全科医生第一人,基金会会长。1989年起从事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著有《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医学》等。
信息化主管:李海,国家慢病指南辅助实施系统与家庭医生健康托管服务平台项目总工,平台架构师。先后在神州数码、SPSS中国等多家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曾参与两项国家级软件工程研发项目。曾获得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软件二等奖。
医学及医学信息化主管:张明群,中国老教授协会全科医学专家组副主任,基金会副会长。在中国和美国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0年中多次获奖,发表论著30余篇,主持的智能数字医疗研究(《心脑血管相关疾病防治指南一体化执行辅助系统》)获得20多项知识产权。
项目年度预算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