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厨余化春泥 社区换新颜
- 机构名称:北京市亲民社会工作事务所
- 项目类型: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自2020年5月1日,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颁布。然而,根据我们前期调研数据来看,北京市大兴区滨河东里社区仍存在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高、居民垃圾分类没有动力、社区宣传及监管不到位、厨余垃圾易变质对社区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
项目旨在将社会工作的专业工作方法和环境与能源工程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滨河东里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居民垃圾分类动力、协助居委会在社区内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链接相关回收共享类平台的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美化社区环境以及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3-4年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500人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200人
项目受益对象
北京市大兴区滨河东里社区居民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8000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50000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大兴区滨河东里社区
项目合作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
项目需求
2020年5月1日至今,北京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已有一年半的时间,然而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高、动力不强,以及社区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本项目服务人群为大兴区滨河东里社区全体居民,该社区共有居民4522人,其中包括35%的老年人,45%的中年人。
根据我们深入大兴区滨河东里社区调研数据来看,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社区贯彻落实垃圾分类效果一般,一部分人不会按照分类标准进行投放。此外我们对滨河东里社区贯彻垃圾分类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其中包括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匮乏、居民环境意识薄弱、垃圾分类后得不到妥善处理等。
综上,在滨河东里社区落实一套专业性强、体系化、高效率的垃圾分类系统是十分迫切的。
项目目标
1、完成对滨河东里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需求于意愿调查。根据问卷数据、访谈资料整理形成《滨河东里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
2、拓宽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渠道,使宣传知识深层次地推进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3、组成垃圾分类志愿者成长小组,培育社区堆肥箱志愿服务组织,制订社区公约并撰写相应的小组策划书,使得厨余垃圾再分类活动常态化
4、厨余垃圾再利用的可视性发展
5、社区垃圾分类常态化工作落实与发展
项目成效
(1)经济状况方面
在社区内建立社区基金会,利用社区自身资源,在项目结束后仍可以通过自身发展进行周期性活动,实现项目效果可持续性、延续性。
(2)行为能力方面
街道、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居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实现社区环保志愿服务组织自身的发展,有效地提升居民对社区环境的责任感。
(3)心理状况方面
首先,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从中增加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居民自主参加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其次,通过社工专业与其他领域合作介入,教授居民简单自主处理垃圾的方法,使居民深入了解垃圾回收的益处,引导居民建立环保意识,逐步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
二、对行业、公众、政策带来的影响
本项目将社会工作专业与目前社会关注的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相结合,运用专业社工小组工作方法倡导居民开展相应活动,从中可以体现行业优势及引领作用。通过链接社区内外资源,探索社区特色垃圾治理方法。培育针对垃圾分类的社区环保志愿服务组织,能够促使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化和精细化的服务,从而最大程度配合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构建,实现项目效果的可持续性、活动设计的延续性,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心中
项目管理
1.居民参与度以及活跃度的问题,参与人数不保证
措施: 尽量组织以开放式为主的活动,鼓励居民和朋友家人等一起参与,通过送礼品等方式提高活动对居民的吸引力
2. 社区内人员参与活动时的安全问题
措施:对活动志愿者进行培训,规避风险,重点关照易受伤人群,较危险的活动器材由专业人员操作,同时做好和社区的报备工作
3. 人员聚集,有疫情爆发的风险
措施:对到场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健康宝签到,同时做好活动场所的消毒工作,并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 培育的社区志愿小组在项目结束后,不再进行活动,没有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措施: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小组、社区、个案方法,利用本地资源、针对本地利益相关者、提出本地解决方案,不断提高社区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实现垃圾回收常态化,在社工结束项目服务后,仍然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采购物品多,资金流向不明确
措施:采购前列出采购清单,安排会计进行精细化做账,确定每笔资金的流向,做到专款专用
6、社区服务人数较多,志愿者数量较少
措施:利用“志愿北京”招募相关志愿者,并且对招募来的志愿者进行培训,确保服务的专业性
项目实施计划
一、社区调研及居民需求调查
调查滨河东里社区垃圾分类现状,对社区居民进行意愿及现状调查,编制《滨河东里社区居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意愿及现状调查问卷》
二、项目志愿者招募和培训
邀请专家,同时在北京建筑大学本科生中招募志愿者共10人,并对其开展培训工作
三、垃圾分类知识讲座
1、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及堆肥箱的使用
2、宣传后续活动内容,向有意愿参加小组活动的居民发出邀请
四、社区环保志愿者成长小组培育
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培育志愿者队伍,当项目结束后,志愿者队伍继续组织居民参加厨余垃圾再回收利用活动,对堆肥箱进行日常维护,实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五、“厨余化春泥”社区堆肥活动
1.社区宣传
2、招募社区堆肥志愿者
3、志愿者讲解厨余垃圾,组织居民回收自家厨余垃圾,并进行现场堆肥
4、志愿者定期对堆肥箱进行维护
六、肥料利用与花卉培植
组织居民将堆肥箱中的肥料取出用于绿植种植
七、“厨余化春泥,回收共享进家园”社区营造大赛
在滨河东里社区进行环境保护绘画、编制大赛
八、总结评估
1、项目评估问卷访谈和分析
2、《社区厨余垃圾回收模式、机制研究报告》
3、召开项目总结会议,总结经验,分享成果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王一萌 专职社工 13910396577
2、滕一凡 专职社工 18801258054
3、杜若飞 专职社工 18548905837
项目年度预算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