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垃圾变艺术 千人共建“环保低碳银行”

  • 机构名称:北京市石景山区新时代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室
  • 项目类型: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素质美育公益队是“慈善京西”品牌项目十支队伍之一,拥有300个4-15岁的小义工,随着教育改革实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德智体多方面发展,本项目是组织小义工在石景山、门头沟区开展垃圾变艺术、千人共建“环保低碳银行”活动。由素质美育培训机构教职员工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宣传保护环境,将家里、生活中淘汰的废物(如矿泉水瓶、一次纸杯等),变废为宝,动手、动脑制作精美的艺术品。让他们用作品换积分,参照银行机制,通过积分分享荣誉、换纪念品,1年把“环保低碳银行”建起来,5年内把“环保低碳银行”发展起来,改变随意丢弃垃圾现象,用环保低碳行动换积分。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5年以上

已实施周期:未开展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10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1000

项目受益对象

中小学生、大学生、社区居民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1.5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9.90507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石景山区、门头沟区

项目合作单位

三所大学、两区部分中小学生、苹果园道、古城街道、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京西分会、素质美育培训机构

项目需求

人类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是环境的急速恶化,保护环境亟需全民强化起来。

北京生活节奏快,一次性用品给生活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垃圾,给环境带来污染。现在80、90甚至00后的家长,希望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苦于没有创新、长效、系列性的活动。垃圾变艺术、千人共建“环保低碳银行”是通过有序活动,将可用的废物捡回来,专业老师指导,亲自动手,变废为宝,从小树立环保低碳的意识,同时达到动脑、动手的锻炼,用作品积分存入“环保低碳银行”,将环保低碳意识扎根在骨子里,长期输入正能量血液。

大学生志愿者手拉手参与,为中小学生制作小视频,多方位进行宣传,带动百万人重视环保、参与环保、倡导低碳生活。

项目目标

垃圾变艺术 千人共建“环保低碳银行”2022年9月至23年8月,每月走出去一次、请进来动手变废为宝一次,共组织活动24次。

走出去活动目标主要是两区老旧小区、文物保护单位、公园及公路主干线。动手变废为宝活动将孩子们家中及捡拾回来的废物,由专业老师在十二个社区与居民共同制作精美工艺品,三所大学生志愿者为中小学生一对一拍摄视频,每个视频3——5分钟,用作品和视频换取积分,并存入“环保低碳银行”。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后,形成自制本领,项目组随时收取作品,并积分存入“环保低碳银行”。

通过组织1000人中小学生有序参与的环保活动,受益人群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外,被服务的老旧小区、文物保护单位、公园及公路主干线受益人群数以万计,媒体及微信公众号宣传影响力人群数以百万计。影响、吸纳、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引领社会组织宣传环保,利用生活废物,变废为宝,让手中的艺术品,成为环保的动能。激起广大民众环保低碳的意识。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项目成效

垃圾变艺术 千人共建“环保低碳银行”项目组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各种环保行动,倡导低碳生活,走向大街小巷、老旧小区、文物保护单位,每次活动身穿“垃圾变艺术 共建环保低碳生活环境”服装,行走不低于2公里,唤醒更多市民重视环保,倡导低碳生活。

活动结束后,文字、视频通过石景山区新时代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室、校园公众号、学生微信号、家长朋友圈、北京新闻网、中国新闻、石景山、门头沟、首钢报及电视台、1000家主流网站对整体活动进行宣传。

好生态就是金饭碗,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每个人要像呵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组织中小学生走向街头,用他们的行动倡导、激发人人参与环保低碳公益事业,用积分对参与者给予精神回报,用作品存入“环保低碳银行”,在人们崇尚奉献、追求友善的本性的同时,变废为宝。创意具有操作性和娱乐性的艺术品,美化自己的生活,让环保低碳成为人们的习惯。

每次活动确保达到切实效果,排队整齐行走2公里,主在社会层面创造垃圾变艺术 千人共建“环保低碳银行”影响力,每次参与公益活动后撰写心得体会,择优在石景山报、首钢报刊登。

项目管理

成立垃圾变艺术 千人共建“环保低碳银行”项目组:组长王勇振,副组长王艳,项目督导朱淑英。

每次组织活动提前严密组织策划,活动当天签到,签订安全及行为规范责任书。严格控制支出成本,采购物资三方比价, 资金支出实行审批制,并实行三连签,即经办人、王勇振、朱淑英签字后方可支出费用。

其他人力支持: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钢工学院志愿者、12个社区居民、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

如果遇到疫情反弹,素质美育教职员工可以变为线上授课,学生们交来的变废为宝艺术品,组织专业老师评比,确定积分存入“环保低碳银行”。

项目实施计划

垃圾变艺术 千人共建“环保低碳银行”项目分为十二期,每期即每月两次活动,一次走出去活动,对社区死角垃圾清理、铲除小广告、交通文明指引、文物保护单位清理环境、宣传环保、垃圾分类站岗指引、养老院环境清理服务、马路及街面捡垃圾、山区及公园垃圾清理。一次请进来活动,分别到12个社区进行变废为宝工艺品制作,通过学生与社区居民互动,将废品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既宣传环保低碳生活,又提升人们对美的艺术追求

风险控制:走出去活动,要求参与学生的1至2名家长、“忘年交”品牌项目三所大学学生志愿者随行,一是确保学生们的人身安全,二是大手拉小手相互交流,通过交流传播正能量,拍摄、记录、剪辑活动视频,并要求参与活动人群一律乘公交或者步行,确保环保出行。

活动后,进行大力宣传,主要有自媒体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石景山电视台、首钢电视台、石景山报、首钢报、北京新闻网、中国新闻在线等多家媒体,知晓人群达百万以上。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公益活动,不但让参与的学生们树立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还要让他们的行为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及社会人群。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王勇振,男,35岁,中共党员,任北京市石景山区新时代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室副主任,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京西分会会长,主要负责活动的参与人员组织、活动场地外联。

王艳,女,35岁,新时代党建工作室“慈善京西”品牌项目百川素质美育服务队队长,主要负责本项目的变废为宝的艺术品策划、艺术指导、相应课件及相应必备工具筹备。

朱淑英,女,57岁,党建工作室主任,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督导、新闻发布组织、财务监督。

智京军,男,65岁,党建工作室媒体部主管,负责项目活动的摄像、后期剪辑。

赵雅莉,女,36岁,负责项目的安全保卫,外出活动的后勤保障。

吴云鹏,男,29岁,负责项目的资金支出及物资外采。

唐颖,女,38岁,负责项目资金财务运作。

参与单位:北京百川东海素质美育培训机构,石景山三所大学学生志愿者、环保部门、交通队、部分街道社区等。

项目年度预算

9905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