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亲母亲家庭成长营
- 机构名称:北京市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
-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2016年我机构开始致力于“单亲妈妈成长营”项目的策划及实施工作,先后与民政、妇联等机关单位合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证基础,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让我们看到国家已经从立法层面推进对家庭的赋能,加强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在离婚家庭中,单亲母亲自身的成长对于其子女、整个家庭以及家族的传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项目将通过专业评估、建立“成长营”社群,培育”家庭教育指导师“、录制面向家长的赋能课程、学生心理课、制作项目宣传片、心理咨询、开展互助成长小组、召开专家圆桌论坛等形式,完善单亲母亲家庭的整体评估干预体系,实现更大范围的实现资源的整合,形成更完善的单亲家庭帮扶机制,并向全社会推广复制。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3-4年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40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直接受益600,见解受益10万+
项目受益对象
单亲家庭的母亲、未成年子女及其家庭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3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50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西城区、大兴区、朝阳区、经开区
项目合作单位
区、街道妇联,区、街道社工委,北师大心理学部、教育学部,柚子蜜儿童趣味书馆,胡桃木儿童戏剧教育
项目需求
如何用公益方法解决社会痛点问题:
1、根据我们从民政局婚登中心和妇联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单亲家庭数目庞大,但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例如丧偶家庭、离异家庭,经济良好家庭与经济困难家庭,父母关系和谐家庭与不和谐家庭,父母直接养育家庭和祖父母养育家庭等均有不同的情况。因此,需要一个专业的评估工具,客观、全面的了解家庭的真实需求。
2、尽管当下离婚已经是普遍现象,但对于“单亲家庭子女”的污名化仍然存在,调研显示,单亲母亲抚养孩子再婚的压力相较于单身父亲更大。我们希望在项目中通过更专业的讲述,运用更专业的心理学工具,为单亲家庭子女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同时通过提升项目宣传影响力,搭建更大的平台,提高单身家庭的幸福程度,让单亲家庭成员拥有更加平等的权利。
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
总目标:打造单亲妈妈自我成长的心灵空间,为单亲家庭子女营造健康教育环境,完善及畅通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通道。
分目标:
精准定位家庭需求:制定评估工具,客观定位单亲家庭需求;
引领社群正向传递:为所有试点建立线上社群,让同类群体有“归属”,朋辈之间可以互助和学习,设计小活动,让群保持活跃和传递正向力量;
助力解决突出需求:为单亲妈妈支招解决孩子教育、亲子关系等最头疼的问题,缓解妈妈们的突出困境难题;
关注子女心理健康:为单亲妈妈子女打造成长心理课,关注孩子心理状况,为其赋能;
提升自我关爱技能:在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中,帮妈妈们找到需要自我提升和改变的地方,从而给出相应的减压赋能的方法,提升她们自我关爱的技能;
建立畅通求助渠道:线上线下畅通单亲妈妈求助渠道,让她们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找到可求助的通道,有地方倾诉和寻求帮助;
加大群体宣传力度:因为社会层面的认知,单亲妈妈的身份也给了她们极大的压力,有时这一认知,也成为了她们生活中的障碍。为此,要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改善社会层面的认知,让更多人去认可单亲妈妈们承担养育孩子这一责任的勇气,去认可单亲妈妈们在抚育孩子方面日复一日的辛劳,这是巨大的付出和奉献。
项目成效
1、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制定一份面向单亲家庭的评估工具,包含对成员身心健康的评估及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综合评估;
2、通过入户/线上等形式,评估服务区域内的至少200个单亲,完成评估报告并制定干预方案;
3、在朝阳、西城、大兴、经开区共建立4个线上“成长营”社群,并培育12名单亲母亲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由他们带动更多妈妈成长。
4、从单亲家庭赋能角度出发,录制视频课程,20节;
5、从未成年人成长角度出发,录制心理课18节(小学12节、中学6节),覆盖1年级-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议题;
6、制作项目宣传片1部,鼓励更多单亲家庭关注内在成长;
7、开通单亲家庭心理关爱预约通道,提供1V1的心理咨询或家庭教育指导,300次,每次50分钟;
8、开展单亲妈妈互助成长小组,4轮次,每轮次开展8次线上团体活动,每组20名成员;
9、1次专家圆桌论坛。
项目管理
本机构的管理体系为理事会-秘书处-财务处同时监督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程推进事宜。由专职财务人员和出纳人员严格把控过程中的经费使用,严格按照资金支出要求使用支持资金。理事会负责专业内容的把握,参与各项工作环节的制定。秘书处负责组建人力团队,团队构成包括心理专家队伍、社工师级社工督导师队伍、辅助工作人员、合作专业讲师团队、合作专业机构等。确保各项服务的人力供给充足。目前,机构自有一支能够长期提供低费用公益心理咨询的团队,团队成员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或国内外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临床心理咨询硕士或博士,能够为项目内的咨询、课程研发等内容提供专业支持。机构拥有专业的社会工作督导师,负责对项目整体理论框架、实施体系及工作成果评估体系、风险预判等制定严格的计划进行把控。
项目实施计划
1、2022年9月,单亲家庭评估工具制定;
2、10月-2023年9月,开设“单亲家庭心理关爱预约通道“,为全市范围内的单亲家庭未成年人及母亲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累计300次;
3、2022年10月-12月,完成200个单亲家庭的走访评估,完成单独家庭的评估报告及干预方案200份;分别以区为单位,在朝阳、西城、大兴、经开区各组建1个“单亲妈妈成长营”社群;
4、2023年1月,形成整体评估报告1份;从社群中选择出12位妈妈,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及考核;
5、2月,录制20节单亲家庭赋能视频课程,面向群内单亲妈妈群体及公众公开推送;
6、2月-3月,完成18节心理课的课程设计及录制,其中小学12节、中学6节,结合儿童青少年成长规律;课程除线上视频课外,课件及课程视频可供各学校教师自主下载使用,扩大项目服务覆盖的人群。
7、3月-9月,开展线上单亲妈妈互助成长小组,每组20名成员,每轮次8次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8、9月,完成”单亲妈妈成长营“宣传片1部,并通过各大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发布。
9、9月,完成项目整体评估报告。
10、10月,举办1次专家圆桌论坛,发布《“单亲妈妈成长营”宣传片》及整体评估报告,提高项目专业影响力。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心理专业总督导:柏燕谊,国内知名心理专家、畅销书作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央视、地方卫视等多家上星媒体特约心理专家;从业15年+,个体及家庭咨询累计时长超过1万小时。
2、社会工作专业督导:王蓓蓓,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硕士。自2006年开始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并于2012年起开始从事社会服务项目评估体系构建工作,曾负责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残联等多家政府机关开展的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评估体系建设、督导等工作。在她所负责的朝阳区社会志愿者公益储蓄中心项目中,主导推进督导+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在志愿者工作中注入社工的专业性、结构性,使得需求与资源得到更好的对接。她主张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初步形成荣誉回馈、服务项目回馈、志愿者成长、政策倡导的回馈体系,获得民政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志愿者工作案例评选二等奖。
3、总负责人:马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学士、中科院心理所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生、大兴区十佳校外辅导员、西城之星“立德树人”之星;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特约心理专家。
4、工作组长:王琦琳,新闻专业毕业,从事社会组织工作15年,担任北京市妇联、西城区妇联、大兴区妇联等多项妇女儿童心理项目负责人,“单亲妈妈成长计划”策划人和项目经理,荣获西城妇联优秀项目荣誉。
5、工作组成员:王俊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心理与发展方向在职研究生;北京电视台《第三直播室》心理专家;擅长方向: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亲子关系困难、婚恋情感等。
6、工作组成员:姬文硕,社会心理指导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心理咨询学士,累积咨询时长300小时+,擅长领域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个人成长、情绪情感;接受过儿童性教育课程培训、绘画分析小组、心智化小组培训等专业技术培训。
7、机构专职会计:宋忠丽,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北京市京师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同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公司管理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26年,2016年机构创始之初加入心启航公益,任职专职会计。熟悉商业服务行业、社会组织和基金会会计核算制度;熟练掌握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掌握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人力资源部等相关工作流程,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对公司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都有多年经验。熟悉公司合同法和劳动法,税收法规等相关财税法规。
项目年度预算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