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平台建设及百所学校应用推广

  • 机构名称: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
  • 项目类型:科技助推慈善

项目背景: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第十九条指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持续提升青少年的知识产权意识。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指出,持续推进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活动。

目的及意义:通过普及教育,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

基本内容:建设好一个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平台,以互联网教育平台做支撑,开展普及内容、课程、相关活动及培训等20余项服务,实现多元互动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见图,平台主要内容及平台样式)。

项目预期:通过百余所中小学校的参与,推动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深入开展。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未开展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200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45000

项目受益对象

中小学师生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1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26.2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16区

项目合作单位

项目需求

国家大力鼓励和畅导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但调研发现,目前全国中小学校知识产权普及课程空白率为90%,知识产权普及课程没有专职教师,绝大部分学校不具备开发知识产权普及课程能力,在知识产权普及发展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理论、教育引导、校园宣传、业务提升等方面离现代创新型、知识产权普及型学校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学校推进知识产权普及实际工作中存在无专业引领、无人员专职负责、无教材标准、无课程内容四无现象。由知识产权行业协会主导,整合知识产权机构及专家,以公益的方式,向学校注入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省去参与学校相关的费用,减少审批环节,积极让学校参与进来。通过学校的参与,辐射周边学校。

项目目标

总目标:建设一个可长期使用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平台,打造百所北京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学校。16个区,每区选3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每校参与学生不少于10个班(每班按40人计)。

分目标:1.培训出200余名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种子教师”(每校2名)。

2.选拨千名知识产权普及“小大使”(每校10名)。

3.打造百所“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学校”(可设立考核标准)。

4.培育百名“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专家”及百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5.建设一个资源汇集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平台

对“种子教师”,主要采取线上线下培训、教学指导及教学资源提供的方式,使其能胜任知识产权教学工作。知识产权普及“小大使”通过普及问答、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等形式,进行选拨。学校方面,结合学校特色,开展相关的活动。知识产专进校园专家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协会面向会员单位征集。参与机构与学校同区就近结对的原则,所有参与机构及专家产生的费用,本着公益服务的宗旨,由机构和专家自愿承担。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视情联合教育主管机构,颁发“种子教师”、 “小大使”、 “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学校”、 “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专家” 等证书、 聘书及铭牌等。

项目成效

1.培训出200余名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种子教师”。 利用线上线下专家进校讲座、名师工作室项目学习、活动营、设计大赛等专家的专业引领,提高中小学教师知识产权专业综合能力素养,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多元化搭建开发专业教学课程,创新教师工作的方法,使学校知识产权教学工作快速呈现创新多样态形式。

2.选拨千名知识产权普及“小大使”。 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把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迅速普及到学生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开阔视野,凝聚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今后的学习更有目标。

3.打造百所“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学校”。通过一定基数的学校参与,快速向周边学校辐射,带动区域知识产权教育水平的提高。

4.培育百名“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专家”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公益参与度,让专业的服务机构与中小学校联动起来,提高整合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

5. 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平台,可供学校长期使用,并向其他学校开放。

项目管理

1.制定好实施计划。以总目标为指导,落实好分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分阶段进行实施。

2. 自筹部分款项。号召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及行业专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参与相关实施过程,少收或不收相关费用。目前平台合作方和部分拟参与机构已表示积极参与,收取少量费用。

3.积极研发相关课程,完善活动方案,做好活动预案。

4.打造一支以公益活动为主的行业服务团队。依托行业协会的号召能力,面向行业,招募并建设一支实施团队。

5.确保项目内容交付。根据疫情防控情况,依托平台,基本以线上交付为主,部分线下实施的,严格遵守相关防控规定。

6.切实做好总结。项目进程中,积极完善和总结,形成好的项目经验,在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后续推广。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进度及阶段性产出:

第一阶段(9-12月):1.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征集各区参与学校。2.征集知识产权进校园志愿专家和知识产权服务志愿机构。通过宣传及活动,确定参与学校及相关人员和机构,积极开展活动。

第二阶段(1-3月):1.校园知识产权文化建设。2.选拨教师参与培训及课程学习。3.开展符合学校特色的学生活动。学校形成知识产权教育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

第三阶段(1-6月):1.使用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平台。2.培训“种子教师”。3.开展学生活动。4.特色课程学习。5. 提供商标、专利检索等工具。部分教师及学生能熟练使用普及教育平台,参与相关课程学习。

第四阶段(7-9月)1.完善与更新平台内容,为学校教师及学生后续长期使用平台做好准备。2.相关活动及项目总结。3.项目成果输出及完善。积极总结,以公益的形式,大力开展国家畅导的积极产权普及,推广到更多的学校,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项目宣传计划: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风险评估,防止可能出现的风险。项目宣传,联合主流知识产权媒体和教育媒体。

项目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以电脑和手机端呈现普及平台,增加师生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做到任务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执行团队:

高永懿,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负责项目的整体统筹及管理。

王静,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秘书长,负责项目的实施及管理。

协会还将成立知识产权教育委员会,聘请知识产权专家和基础教育专家,参与实施和指导。还将聘请海淀教科院知识产权教育项目组相关专家,参与项目的研发及实施。成立专门的实施团队,由协会秘书处会员部(培训部)的五名工作人员负责实施。

执行团队主要成员介绍

1.高永懿: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拥有法律职业资格和专利代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监事长,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北京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

2.刘海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岗位教授,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国家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理事,全国日本经济研究会理事。

3.王静: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秘书长。管理学学士,助理研究员,国家知识产权标准审核员,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责任专家。长期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参与制定了北京市首个知识产权管理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DB11/T 937-2012)和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标准《专利代理机构等级评 定规范》(DB11/T 1182-2015)。

4.董文倩: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合伙人,20余年知识产权从业及管理经验,知识产权教育专家。

5.酆讯: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20余年知识产权从业经验。

6.李辛光:北京日坛中学原校长,朝阳区教育督学。

7.张杰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学校发展专家。

8.李安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研究院副院长。

9.金春梅:中小学校教育评价专家,面向全国开展多区域的学生评价工作。

项目年度预算

详见附件:2022-05-30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年度预算表F.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