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慈善北京·防疫守护——疫情常态化心理支持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里仁社区建设促进中心
  • 项目类型:其他

自2022年1月起,北京陆续出现新冠阳性病例,实施疫情防控以来,牵动着全市人民。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及常态化的到来,每一个普通的北京人不仅要承受生活和工作的异常,还要以最大的耐心和乐观来抵挡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精神上的冲击和伤害。其中,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学生群体、亲子家庭以及慢病老人面临更大挑战,如何疏导压力、增进对她们的心理支持,已经迫在眉睫。北京里仁社区建设促进中心计划发起“慈善北京·防疫守护——疫情常态化心理支持项目”项目,链接北京市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儿童安全研究计划、北京平安星减防灾教育中心等伙伴搭建心理支持平台,系统化响应北京疫情中出现的“心理服务需求”,通过心理服务线上线下的工作快速切入社区,以心理服务为抓手完成社会资源与社区基层管理、社区群众进行有效连接。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未开展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500

项目受益对象

居家人员、社区居干、一线社工、受疫情影响的普通居民群众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30.3398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

项目合作单位

北京市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北京齐化社区公益基金会、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儿童安全研究计划、北京平安星减

项目需求

本项目北京里仁社区建设促进中心牵头,一是通过动员和链接和动员社会团队、基金会、民非机构等主体,关注和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二是专业方法搭建由多元主体组成的疫情常态化下的服务平台,以心理服务为试点,为居民提供守护;三是开展线上筹款,动员更多的社会单位、社会群众参与和关注慈善北京的项目;四是通过本次“慈善北京·防疫守护——疫情常态化心理支持项目”为起点,持续探索以“慈善北京·防疫守护”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推动和扩大慈善北京的影响力,通过品牌影响力打造,更好地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

项目目标

总体目标:“慈善北京·防疫守护为主题”,搭建多主体服务平台,提升北京的疫情下心理服务响应水平,为社区提供高质量心理服务

1、宣传启动1场。在宣传启动的同时, 进行相应的宣传造势,使参与主体方、受益方充分了解本项目,为后期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招募宣传活动2次。项目课程支持共分两个阶段,结合课程时间,提前两周启动宣传工作,招募有需要的人群报名参与。

3、对接筹款平台1-2个。使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疫情常态化下的心理服务支持项目;为项目开展筹备更多社会资金。

4、第一阶段培训10次。前6个月,推出10次公开课,课后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为北京基层管理者、志愿者和亲子家庭减压、赋能。

5、第二阶段培训5次,后6个月,推出5次公开课,并为发生疫情过后显现“灾后应激反应”的人群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

6、一对一咨询服务200人次*2个阶段。由专业老师解答心理问题,为其解压。

7、提供心理减压包400个。为参与课程的学员提供减压包,使学员在家中即可自行疏导,释放压力。

8、媒体宣传20篇。在项目前期、中期、后期分三个阶段开展媒体报道,共计20篇。

9、防疫守护研讨会1次。项目结项时,就项目情况进行复盘,为探索项目品牌、持续提高项目服务成效夯实基础。

项目成效

1、搭建平台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下的五社联动

通过项目开展,由专家社工负责项目执行,动员社会单位、社会团队、公益机构、街道及社区居委会多方参与,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支持。

2、探索疫情常态化下服务群众的项目模式

随着疫情常态化的到来,北京里仁以此次项目为试点,向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学生群体、亲子家庭以及慢病老人开展心理服务的同时,探索一套可复制的疫情下心理服务项目的执行模式。

3、拓宽筹款渠道汇集更多公益项目经费来源

通过项目开展,在多平台开展项目筹款活动,动员为项目更好的执行打好基础。

4、以“慈善北京·XX守护”为主题试点打造系列品牌项目

项目团队通过“慈善北京·防疫守护——疫情常态化心理支持项目”的开展,计划启动一个慈善北京XX守护的系列项目,如“慈善北京·残障守护”“慈善北京·环境守护”等。

项目管理

项目启动前搭建项目管理团队,形成项目全流程人员架构,分别从统筹管理、项目执行开始推动,然后形成顾问团队、 活动执行支持小组、项目筹款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各小组明确分工职责,推动项目落实。重点的环节如下:

1、列好时间计划,落实相关内容

2022年9月 列出项目计划。

2022年10月 项目启动会1次

2022年10月 宣传招募活动1场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 第一阶段10次心理课程培训

2023年3月 宣传招募活动1场

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 第二阶段5次心理课程培训

2023年9月 项目研讨会

2023年10月 项目结项

以上为时间进度安排

2、关注执行成效,确保各环节成效

通过项目管理工具,完成全流程管理;各小组定期汇报工作进展,确保项目进度、筹款、采购等环节的执行与落实。

3、及时沟通利益相关方,确保服务扎实

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如出资方、服务对象、资源方等,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对各主体进行项目进度汇报、财务定期发布等工作,确保各方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与实时状态,以利更好的将服务做扎实

4、做好风险预案,保障服务落地

在项目实施前,做好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教材审核等方面的风险预案,保障服务落地的效果。

项目实施计划

1、项目进度及产出

2022年10月 项目启动会1次

2022年10月 宣传招募活动1场

2022年10月-2023年3月 第一阶段10次心理课程培训

2023年3月 宣传招募活动1场

2023年4月-2023年9月 第二阶段5次心理课程培训

2023年9月 项目研讨会

2、风险控制

一是项目管理方面。本机构项目管理全流程有相应的标准化制度,在项目执行前期对项目执行团队进行相应的培训,保障项目执行的标准化,保障项目执行过程中体现最大成效。

二是财务管理方面。本机构有多年参与市、区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经验,对于财务收支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财务团队成员为财务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心理服务教材方面。项目推动过程中执行团队聘请专业顾问,对心理服务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心理减压包材料进行审核,保障受益群体权益,严谨“毒”教材事件的发生。

3、宣传计划

项目前期。抓住报道契机。可将启动时主要内容、前期工作规划、后期项目预想等进行报道,不少于2篇。

项目中期。扩大覆盖面,通过“纸媒+网媒”的形式,进行宣传,不少于10篇。

项目后期。项目回顾,概括项目整体运作情况,回顾亮点展示成效。

4、创新及可持续性

通过研讨会,进行经验总结。对项目成效、经验、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出一套可复制的专业服务模式,并进行推广。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总统筹:宋波——负责项目整体的监管、各部门间的协调

项目负责人:高春桃——负责项目整体的执行效果、全流程管理

项目执行支持:刘佳丽——负责项目执行;李玮婧——负责项目执行支持;刘睿江——项目筹款支持

人事行政:施云婷——负责人事行政管理

财务人员:王思菁——负责财务管理

项目年度预算

人员培训费:2000元*15节=30000元

线上平台搭建:6000元*1次=8000元

专家费劳务:200元*400人次=80000元

活动材料费:155元*400个=62000元

媒体传播费:10000元(撰稿、媒体发布20篇)

人力成本:80000(按政府购买服务标准,不超40%)

管理费:30000(按10%计)

税费:3398

合计:3033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