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乡村振兴
  • 基层治理
  • 社会救助
  • 为老服务
  • 环境保护
  • 科技慈善
  • 京津冀协同发展
  • 促进科教文卫体发展

社区助盲志愿服务平台建设

  • 机构名称:北京市心目助残基金会
  • 项目类型:基层治理

社区助盲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是动员、招募和培训社区居民成为助盲志愿者,与就近的视障人士结成多对一服务圈,为视障人士日常生活提供购物、运动、出行接驳等“一刻钟”便民服务,织密社区助盲志愿服务网,增进社区融合。

项目动员社区志愿服务资源,帮助视障居民解决生活不便利的小问题,却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幸福感。同时也提升了社区动员力,增强了社区志愿氛围,促进社区融合,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项目将在西城、朝阳和海淀选取10个视障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区进行一年的试点,制定出社区助盲志愿服务标准,形成助盲志愿服务“一刻钟”模式,后续推广到北京更多的社区及外省市地区。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3-4年

已实施周期:未开展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16000人

项目受益对象

生活在社区里有意愿成为助盲志愿者的居民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25.6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首批选择视障人士生活相对集中的社区,分布

项目合作单位

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10个视障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区

项目需求

生活在公主坟附近的夏阿姨和老伴都是视障人士。每周她都会约上邻居带她去超市采购。她说:找邻居带我去买菜,每次我都觉得是在求人,得陪着小心说好话,买菜的时候我就想多摸摸,多选选,人家总是不理解。

生活在北京的视障人士约10万,由于视觉障碍,行动不便,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社区居民就能成为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不便的好帮手。随着北京社区治理、社区营造工作开展,社区公益及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动员更多的社区居民成为助盲志愿者,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助盲培训,就近与视障人士建立n+1的服务圈,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满足视障人士“一刻钟”便民服务。

项目目标

总目标:建立助盲志愿服务平台,形成助盲服务标准,构建起全社会助盲服务体系,将助盲志愿服务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共建和谐社会。

分目标:初期(2023.10-2024.9)在北京进行试点:1.选取10个视障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区进行试点。2.在每个社区建立一支人数约100人的助盲志愿者队伍,累计培训1000名助盲志愿者并对他们进行相应认证。3.为社区里的每一位视障人士建立与助盲志愿者的n(8-10人)+1服务圈,提供购物、运动、生活服务、出行接驳等“一刻钟”生活圈志愿服务。每周平均为每位视障人士提供7-15次服务。4.总结制定社区“一刻钟”助盲志愿服务标准。5.项目经费以社区治理资金、残联残疾人服务培训资金、企事业单位培训经费等为主要筹款渠道。

中期(2024.10-2025.9)在北京进行推广及完善:

1.推广到50个社区。2.每个社区建立助盲志愿者队伍,累计培训5000名助盲志愿者。3.服务内容同上。4.对助盲志愿者及助盲服务类型分级别评定和运行规范制定。

后期(2025.10-2026.9)在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

1.在京津冀地区选取100个视障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区进行复制。2.累计培训10000名助盲志愿者。3.服务内容同上。4.对助盲志愿服务标准进行更新迭代。

项目成效

通过项目初、中和后期的运行,预期取得的项目成效有:

1、在京津冀地区共建立160个社区助盲志愿服务平台,让盲人朋友走出自己家门就能进入一个平等接纳的美好社区,进而为全社会的平等融合共享筑牢社会基础。

2、建立160个助盲志愿者团队,培养出至少16000名具备专业助盲能力的志愿者,通过助盲志愿者团队传递包容、关爱、体谅的社会价值,助力构建宜居社区和谐社会,让专业助盲技能惠及社区服务。

3.项目形成助盲志愿服务标准体系,包括助盲志愿者培训、认证、服务和晋升等标准,填补助盲公益领域空白。

4.项目形成的社区助盲志愿服务模式具有很强的复制推广性,为公益高效解决视障人士生活服务提供了有效方案。

5.社区助盲志愿服务平台体系的建立和运营,解决了残障群体中最难的视障群体问题,对于其他残障群体类型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结合不同残障群体特点,创新出适合他们的新模式。

6、为以“第三次分配”为代表的公益慈善手段助力共同富裕探索可行可推广的路径。

项目管理

项目执行团队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多年来持续运作年度几百万的项目。从项目调研、筹款,到执行、结项,都有一整套完备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方法。

在助盲领域,执行团队具有20年一线经验,充分了解视障群体需求,同时也广泛接触和动员社会资源及志愿者参与到助盲服务中。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系列志愿者培训课程,包括《助盲志愿者基础培训课程》、《电影讲述志愿者培训课程》、《读书录音志愿者培训课程》、《助盲志愿者管理手册》等。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视障人士服务规范,包括《视障人士出行服务手册》、《视障人士应急救援手册》、《视障人士快乐健身手册》等。

这些志愿者培训和管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和手册将能运用到社区助盲志愿服务平台上,并通过平台运行,进行整合,形成助盲志愿服务行业标准。

项目实施计划

2023.10-2024.9在北京试点:

1.实地走访调研社区情况,选取10个视障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区试点。

2.招募志愿者,进行基础助盲培训,建立一支人数约100人的助盲志愿者队伍。

3.建立社区视障人士需求档案,为每一位视障人士建立与助盲志愿者的n(8-10人)+1服务圈,提供购物、运动、生活服务、出行接驳等“一刻钟”生活圈志愿服务。每周平均为每位视障人士提供7-15次志愿服务。

4.对助盲服务平台进行日常跟踪和督导,解决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5.总结制定社区“一刻钟”助盲志愿服务标准。

2024.10-2025.9在北京进行推广及完善:

1.分批选出50个社区进行复制。

2.招募5000名志愿者,进行基础助盲培训,建立助盲志愿者队伍。

3.服务内容同上。

4.开发小程序,对日常助盲服务进行跟进和督导。

5.总结完善助盲志愿服务标准。

2025.10-2026.9在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

1.选取100个社区进行复制。

2.建立助盲志愿者队伍,培训10000名助盲志愿者。

3.服务内容同上。

4.做好跟进督导和风险把控,做好社群运营。

5.对助盲志愿服务标准进行更新迭代,形成行业标准。

6.邀请社会媒体及相关公益研究领域媒体对项目模式及成果进行宣传推广。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项目总监郑晓洁,负责项目发展方向把控,政府关系和资源协调对接,助盲志愿者服务行业标准制定质量把控,项目模式推广。

2.项目运行经理石佳,负责项目具体实施进度把控,内外部资源协调,助盲服务平台日常运行和传播;协调相关利益方关系,包括资助方、赞助方、捐赠方、社区、长期合作志愿团队等。

3.培训经理梁江波,负责助盲志愿者培训相关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负责助盲志愿服务标准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

4.项目执行及传播(陆佳),负责协助项目经理按计划执行项目进度,维护助盲志愿服务平台运行及日常传播。

项目年度预算

社区助盲志愿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预算

序号 支出科目 单价 单位 数量 金额 备注

1 调研费 3000 个 10 30000 每个社区进行调研,走访、访谈、调查报告

2 活动费 1000 次 30 30000 每个社区一年分别开展3次视障人士集体活动,加强视障人士之间、志愿者之间的交流融合。

3 培训费 1200 次 40 48000 每个社区开展4次志愿者培训,每次培训25人,基础助盲培训及提升培训。

4 专家咨询费 500 人次 50 25000 每个社区1个专家咨询4次,制定助盲服务标准咨询指导5人2次。

5 耗材费 30 人 100 3000 志愿者证书徽章、活动横幅等

6 人员工时费 300 人 300 90000 每个社区1人30天10个社区。

7 交通费 1000 个 10 10000 每个社区助盲服务活动交通

8 会议费 5000 次 2 10000 开展2次助盲志愿服务标准制定研讨会,每次会议20人。

9 印刷宣传费 1000 个 10 10000 每个社区活动宣传资料印制

10 合计 2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