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乡村振兴
  • 基层治理
  • 社会救助
  • 为老服务
  • 环境保护
  • 科技慈善
  • 京津冀协同发展
  • 促进科教文卫体发展

爱心置换空间

机构名称:北京金风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爱心置换空间项目于2021年6月30日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正式设立,项目通过“党建引领+公益先行”的模式,鼓励员工将家中闲置的玩具、图书、衣物带到空间,鼓励参与者在空间内置换他人的闲置物品,实现物物交换,践行“分享即节约”“分享即关爱”“分享即快乐”的理念,在园区探索“无废城市”“循环经济”的实践。同时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岗位,对接收、置换、捐赠衣物、书籍、玩具等闲置物品进行分类登记,上传内部低碳平台,获得碳豆积分。每月月末,将最终未能置换的物品赠送到周边社区的新市民和流动儿童。

更多》

One day life一天影响地球

机构名称: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One day life一天影响地球”旨在推广健康、环保、公益的一天,通过“一天行动”,号召每个人都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健康环保的一天生活,并分享给大家。 其推广理念在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微观行为,短到一天的时间,都很重要。如果可以环保、健康、公益的过一天,不但是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态度,也是每一个人对地球负责任的宣言。 活动内容包括公益环保领域杰出人士及生活态度榜样的ONEDAYLIFE拍摄、环保健康小窍门分享、One day life 一天影响地球公益影象征集大赛及环保产品开发等系列,旨在发现及传播具有启发性的生活态度,从而影响更多人的思想、态度、行为,从微作起,号召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单位时间来践行环保,收获健康。

更多》

骑手气候适应能力建设与倡导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增加,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其中在受到气候变化健康威胁的人群中,户外劳动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属于脆弱人群,更加需要关注。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模式的快速兴起而产生的数量庞大的骑手群体,因工作性质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本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识别有潜在参与气候变化适应议题可能性的骑手群体,从救助服务、研究倡导和专业支持三个维度,开展持续的环境改造、赋能培训、同伴教育、社会倡导等工作,提升其气候适应能力,探索以骑手群体参与为核心,同伴互助的社区网络为支撑,专业力量与社会慈善资源等多方参与的脆弱人群气候适应的本土经验,为气候韧性社会的构建助力。

更多》

守望母亲河

机构名称: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为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河流守望者通过开发巡河宝小程序,把巡河-公众活动-问题治理等河流保护业务标准化,降低公众及组织参与门槛;并与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联合发起“河小青专项行动”,招募全国至少1000支河小青队伍“认领和守护”母亲河,常态化开展至少2000场净滩活动;另一方面建立河小青行动网络,发动公众巡河并协同本地官方河长解决至少1000个河流问题。

更多》

“大手小手益起来”-社区绿色环保行动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乐仁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的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参与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为了打造文明城市,创建绿色社区,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所以做好垃圾分类和环境治理更是尤为重要。本项目从此方面入手,规范社区的标准化治理,实行绿色元素,绿色分类,绿色理念,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揽、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让社区更有温度,聚焦群体,带通青少年群体和家庭参与,让居民生活更有质感。

更多》

“绿盒子”社区环保理念提升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丰台区小溪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绿盒子项目以社区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为契机开始在社区实施,至今已有四年。 项目以提升居民环保理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为主要目的。通过引入垃圾分类、自然保护等方面的环保组织和个人,结合机构自身工作特点,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环保知识普及,环保手工制作,自然观察体验等活动。 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提升居民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将垃圾分类从政府要求的举措,变为居民自发的行为,同时通过活动提升邻里互动关系。

更多》

气象赋能,低碳社区

机构名称:北京市海淀区众邦公益发展中心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一)项目背景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双碳”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参与低碳社区建设正是公众推动低碳社区建设,打造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项目目的及意义 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消费的主要场所,将低碳理念融入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之中,营造居民共建低碳社区的氛围,培养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 (三)项目基本内容 建设社区气象监测站,培育低碳文化和低碳生活方式,创绿活动。 (四)项目预期目标 以点带面的形式,实现以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影响整个城市的目的,从而增强全体市民的传承意识。

更多》

荣华街道“小小环保家”培育计划 ——儿童助力垃圾分类家庭习惯养成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泽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促进全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三年来,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整体成效和文明风尚有着显著提升。但垃圾分类工作仍任重道远,不仅群众的垃圾分类习惯仍需巩固、意识仍需不断提升,更需要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 项目以荣华街道的儿童及家庭为服务对象,动员和培育一批儿童为主力的环保队伍,发放“环保背包”,培养儿童志愿者致力于宣传、动员、践行和发展社区环保工作的功能。通过项目活动进而实现以“点”带面的环保动员群,让儿童成为发动中青年人群践行在家庭养成分类习惯的主要动力,实现街道垃圾源头减量的目标。

更多》

零废弃低碳社区建设模式探索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环境保护

霍家营社区项目前期它山石在霍家营社区进行的系列低碳环保活动服务社区居民约300人,总计重复利用废弃物700余件,通过厨余堆肥将社区内400kg厨余垃圾转换花园可用肥料约40kg。 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即废弃物管理,处置的优先次序是预防产生、源头减量、循环再生、回收利用、末端处理。此项目会根据最优选择环节和最应避免的环节作为理念。组织、传播零废弃概念、技能、工具、选择方式等,使居民能够获得更多低碳生活信息、零废弃能力,建立居民的社区主人翁意识,以居民主导参与社区治理和意识行为培养实践角度探索零废弃低碳社区的建设模式。计划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模式的提炼归纳,进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建设模式。

更多》
1 2 3 4 5 6 7 共 1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