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老有所为空间站--特殊困难老人帮扶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
  •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背景】协会会员大部分为低龄老人,秉承老有所为、志愿养老精神,利用空间条件,力所能及帮助有需要的人。目前在大屯、崇外两个街道建有“老有所为空间站”,低龄老人志愿者150余名。高龄、空巢、贫困服务对象100余人。他们存在孤独、慢病等问题,需要更多关注及帮助。故立项“老有所为空间站--特殊困难老人帮扶项目”。

【目的意义】实现低龄老人老有所为、志愿养老,满足困难老人安全、孤独、健康等需求。

【基本内容】提供安全巡视、健康管理、陪伴活动、年节慰问、生日祝福,及时了解老人情况、反馈需求,排解寂寞、改善老人精神状态,温暖陪伴老人幸福度过晚年。

【预期目标】为100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公益9000人次的公益服务。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5年以上

已实施周期:未开展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100人

项目受益对象

东城区崇外街道、朝阳大屯街道的孤寡、空巢、贫困的困难老人,共计100人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39.6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东城区崇外街道、朝阳大屯街道

项目合作单位

崇外、大屯街道及27个社区;东城西花市南里东区、国瑞城西区养老服务驿站、嘉铭桐城物业。

项目需求

【低龄老人价值体现需求】低龄老人退出工作舞台,仍有价值体现的需求。近几年老年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加,得到社会认可,帮助政府打造和谐稳定的社区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老人安全需求】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少有亲人陪伴、多有慢病,居家安全风险系数高。近几年也时常在报端看到有独居老人在家遇突发情况,导致不良结果的事件。项目定时给予安全巡视、健康指导,如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或辅助就医,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老人社交需求】这些老人多是独居,不愿出门。项目定期组织活动,让他们进行有效社交。

【公益服务需求】这些老人生活困难,购买服务能力弱,故以公益方式,整合社会力量关爱他们。

项目目标

【总目标】通过为100位特殊困难老人的公益服务,降低他们生活风险,身心健康,安享晚年。

【分目标】

1、每人获得一个月4次的安全巡视。了解老人情况,收集老人需求。每人合计48次,项目共计4800人次。

2、每人获得一个月1次的健康管理师和1次医生入户,为老人咨询、更新健康档案、用药指导、必要的就医提醒等,促进老人身体维持平稳状态。每人合计24次,项目共计2400人次。

3、每人参加一个月1次集体活动。邀请老人共同活动、就餐,排解寂寞,维持合理的社交生活,保持心理健康。每人12次,项目共计1200人次。

4、每人收到生日祝福,5个重要节日的慰问,让有生活仍有仪式感,慰藉孤独的心灵。每人6次,项目共计600人次。

项目合计服务9000人次。

【成长效益】老有所为空间站在大屯街道、崇外街道已经建立2年余,志愿者从20几人到150余人,服务对象也在不断增加。这个项目内容是从本团队在大栅栏街道亲情服务项目中的一部分复制而来,同时也有其他街道开始效仿,如特殊老人的分类管理,根据分类给予不同频度的服务等。知晓的爱心企业也越来越多,如银行、地产、学校、消防战士等为这些老人补充服务和慰问品。

项目成效

【志愿服务岗位得以保障】老有所为空间站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他们希望有合适的志愿服务岗位,体现价值,为老人、为社区做贡献。传承好社区敬老爱老助老氛围,当他们年长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居家安全得以保障】通过日常巡视,保障老人的需求得以及时得到回应,发生危险能够立刻给予紧急救助,降低风险。

【健康身心得以保障】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对老人身体健康方面问题进行咨询、用药指导,必要的就医提醒等,促进老人的身体维持平稳状态。

【正常社交得以保障】通过亲情陪伴活动,让平日缺少陪伴的老人能够参加集体活动,维持合理的社交生活,保持心理健康。

【亲情温暖得以保障】通过生日慰问、重要节日慰问,让有生活仍有仪式感,慰藉孤独的心灵。

项目管理

【服务对象筛选阶段】2022年9月

孤寡老人选取年过70岁,无子女无配偶无精神智力残疾的人。空巢贫困老人选取年过70岁,低收入家庭或享受低保待遇、社会抚养待遇,无精神智力残疾,子女不在辖区居住的人。如以上老人不满100人时,从辖区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中筛选生活较为困难的加入服务对象。

【签约阶段】2022年9月

老人自行填写申报表格,项目组确认符合条件后,入户进一步确认。符合条件的,即可成为受益人。

【服务阶段】2022年9月-2023年8月

为每位老人建立服务档案;入户服务填写记录、需求记录、需求解决记录;健康档案定期更新;活动签到、照片、视频记录;慰问照片和签字记录。

【评估阶段】2023年2月-8月

对服务对象定期电话回访;根据服务情况进行项目自查和评估。

【风险把控】

1、协会负责人对项目执行全面、全程监督。

2、制定项目管理制度,详细的执行计划。

3、督导项目流程,定量评估。

4、人员梯队把握好社工带志愿者的方式,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督导。

5、与街道、社区、养老驿站保持密切关系,发现问题及时转达辅助处理。

6、注意疫情常态化下加大线上服务频次,无接触进行服务。

7、确保资金和专业服务有效保障。

8、保障志愿者服务中安全,上志愿服务保险。

项目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

1、安全巡视:2022年9月开始贯穿项目全程。每月4次入户问候,产出入户记录、需求记录、问题解决跟踪记录等。

2、健康管理:2022年9月开始贯穿项目全程。健康管理师、医师各1次,产出动态的健康管理档案。

3、陪伴活动:2022年9月开始贯穿项目全程。每月开展1场,共计12场精神慰藉类活动,产出活动策划方案、活动记录、影像等资料。

4、生日慰问:为个性化服务。在每位老人的生日前进行慰问。产出慰问记录、影像等资料。

5、中秋节慰问。2022年9月1日--9日

重阳节慰问2022年9月24日--10月3日

元旦慰问2022年12月25日--31日

春节慰问2023年1月10日--20日

端午节慰问2023年5月24日——6月2日

上门问候老人,并赠送节日礼品,共度节日。产出慰问记录、影像等资料。

【宣传计划】在协会、街道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遇特殊节日,邀请相关领导、企业、媒体进行宣传。

【创新性和可持续性】该项目主要突出的是“低龄服务高龄”。项目启用大量社区低龄老年志愿者,发挥老邻居老有所为、时间灵活、机动、可持续、距离近等特点,为高龄困难老人服务。有助于志愿服务传承,招募更多人参与、关爱老人行动,让孤寡老人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关爱。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4年1月,4A级社会组织,中共北京市专业性社团联合党委书记单位。2020年度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银龄伙伴”为老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评为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负责人】张昕月(社工师,项目主管,西城孝星,公益项目执行经验6年)

负责项目进度整体把握。联络当地街道、社区,确定老人台账。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志愿者培训及例会。协助解决老人、志愿者问题。满意度调查。总结、汇报。

【项目社会工作团队】沈璐铭、乔雨、牛海娥、金跃等(项目专员,公益项目执行经验2-4年)

负责活动方案策划、联络、组织、记录、总结。协助志愿者工作。慰问品选品、购买、慰问等工作。接送老人参加活动。

【健康管理团队】孙强(日本介护师)刘永财(健康管理师、营养师)

负责健康管理、营养咨询、养老护理指导等。

【医师】李勇(外科主治医师,全科医师)

负责医疗咨询、用药指导等。

【志愿者团队】林晓红、董岩、王云等至少10组,20名志愿者。

负责老人的入户巡视、记录、需求采集、意见反馈、协助解决需求问题。辅助集体活动,辅助接送老人参加活动。辅助慰问工作。

项目年度预算

【巡视、健康管理、医疗咨询】183000元

【陪伴活动】108000元

【生日慰问、节日慰问】87000元

【志愿者能力建设费】1120元

【项目总结宣传】5000元

【项目管理费】11880元

合计396000元

表格见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