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小未”阳光小桌课——朝阳区青少年“校园与司法”公开课程体系建设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统计自2014年起,朝阳区平均每年有200余名青少年涉案。本项目以“朝阳区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站”的形式,7×24小时进驻朝阳执法办案中心,第一时间与涉案未成年人建立专业关系,介入开展个案工作,达成帮扶目标;经评估,服务对象在心理与法律等各方面均有改善。2019年起,试点开展学校社工专业实践领域,将青少年偏差行为、心理问题、自杀倾向发现机制前置至校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2年计划通过将服务过程中涉及的青少年发展、心理健康、自护技能、性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课程进行梳理升级,并形成录播课程发布至平台,以达到影响更多青少年及其家庭,促进亲子关系、减少青少年涉案涉罪的目的。
更多》
-
“城市有爱,服务无碍”——无障碍手语臻爱工程
机构名称:北京手语研究会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也直接决定着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在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等信息无障碍建设。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力量和社会组织作用,着力解决当下听障人士在就医、办事、司法调解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手语翻译需求,北京手语研究会特发起“城市有爱,服务无碍”——无障碍手语臻爱工程,通过对各公共服务领域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公益手语培训、普及无障碍服务理念,打破信息隔离墙,架起聋听沟通的桥梁,帮助听力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美好生活,进一步推进首都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
更多》
-
“童读同乐”儿童阅读推广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回天社区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多次提到了“阅读推广人”在实现全民阅读当中的重要作用。其中重点任务中提及要提升阅读推广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本项目以此为背景,选择昌平区回天地区作为落地范围,通过阅读活动带动重点落地区域天通苑地区的儿童阅读的热情,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阅读督导过程中挖掘和培养一批优秀“儿童阅读领读人”,并在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天通苑分中心的支持下,使其成为一支以家庭为单位的阅读推广团队,以弱势群体关怀为方向,对阅读团队进行创投,带动家庭参与社区服务,探索利用亲子阅读家庭活动为纽带,激活社区内生力量撬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更多》
-
“五星小公民”五社联动培养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市东城区绿色家园发展促进会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项目概述: “五星小公民”儿童志愿者五社联动培养计划,聚焦社区5-14岁儿童的社会化成长需求,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工工作者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志愿者为辅助,整合基金会慈善资源为补充,重点采用小组工作法培养社区儿童志愿者。 该计划结合社区关心特殊老人、关爱困境儿童、垃圾分类等需求,每月推出一项志愿活动及相应的儿童志愿者素养培训,指导儿童组建或参与志愿成长小组、制定公益活动实施计划、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增强儿童参与志愿活动意识、组织志愿活动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项目目标: 重点采用小组工作法,初步培养17支共计500人的儿童志愿者服务队,让儿童公益行为从低频升级为高频,提高儿童社会责任感。
更多》
-
“喜阅银龄”老幼共融的社区阅读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然尔阅读公益发展中心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喜阅银龄”是以阅读为方法、以社区银发族和儿童为服务对象、促进老幼共融的社区文化、教育服务项目。通过“小尔家”社区阅读空间为服务平台,组织老幼共融的亲子阅读实践、爷爷奶奶故事会、知识讲座、外出参观等活动,鼓励银发志愿者和儿童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使一老一小联结,融入社区,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缓解他们的孤独感,树立积极老龄观,让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家庭、社区和谐。
更多》
-
单亲母亲家庭成长营
机构名称:北京市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2016年我机构开始致力于“单亲妈妈成长营”项目的策划及实施工作,先后与民政、妇联等机关单位合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证基础,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让我们看到国家已经从立法层面推进对家庭的赋能,加强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在离婚家庭中,单亲母亲自身的成长对于其子女、整个家庭以及家族的传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项目将通过专业评估、建立“成长营”社群,培育”家庭教育指导师“、录制面向家长的赋能课程、学生心理课、制作项目宣传片、心理咨询、开展互助成长小组、召开专家圆桌论坛等形式,完善单亲母亲家庭的整体评估干预体系,实现更大范围的实现资源的整合,形成更完善的单亲家庭帮扶机制,并向全社会推广复制。
更多》
-
德医社工安宁守护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德医健康管理促进中心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项目是由北京德医健康管理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德医”)联合已合作的医院和机构,实施搭建的安宁疗护领域医务社工服务支持向度的探索性实务项目。旨在提升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和技能提高,从而更好的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家属、医务工作人员等。同时,解决因疾病导致的各类问题,探索本土化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创新路径。就现实的紧迫性而言,各重要脏器损伤造成的衰竭、失智失能、瘫痪、昏迷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患造成的种种状况,需要安宁疗护团队向病患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的缓和医疗服务,其中老年人、儿童及濒临死亡者是我们主要关注和服务的对象。
更多》
-
将小爱基层慈善体系建设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同福安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近年来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如何因地制宜的在基层建立慈善服务有体系,是各方探索的重点。本项目积极探索建立以地区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慈善服务体系。在将台地区打造慈善品牌“将小爱”,以将小爱为慈善品牌核心,通过线下的将小暖心驿站、线上的将小爱暖心“e”站、将小爱专项基金、爱心企业联盟,将小爱志愿队为五个核心抓手,形成一核五线的将小爱慈善服务模式,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开展慈善服务,群体增能、权益保障、疫情防控,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服务。
更多》
-
老有所为空间站--特殊困难老人帮扶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背景】协会会员大部分为低龄老人,秉承老有所为、志愿养老精神,利用空间条件,力所能及帮助有需要的人。目前在大屯、崇外两个街道建有“老有所为空间站”,低龄老人志愿者150余名。高龄、空巢、贫困服务对象100余人。他们存在孤独、慢病等问题,需要更多关注及帮助。故立项“老有所为空间站--特殊困难老人帮扶项目”。 【目的意义】实现低龄老人老有所为、志愿养老,满足困难老人安全、孤独、健康等需求。 【基本内容】提供安全巡视、健康管理、陪伴活动、年节慰问、生日祝福,及时了解老人情况、反馈需求,排解寂寞、改善老人精神状态,温暖陪伴老人幸福度过晚年。 【预期目标】为100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公益9000人次的公益服务。
更多》
-
聊时光
机构名称:北京美新路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聊时光”通过志愿者与老人结对,以线下见面或线上电话访谈的方式,由志愿者按照不同“时光”主题,引导老人畅聊自己既往时光中美好的人生回忆。项目期内会为每位老人提供8次访谈陪伴,同时也会为老人提供“时光工具包”,在尊重老人自身意愿的前提下,让老人完成属于自己的“时光册”制作。 项目依托于“叙事疗法”理论以及美新路20余年的 “晚缘”实践经验而来,以应对当今老人人口已达2.67亿、老龄化社会程度愈发严重、15%的老年人心情较差,孤单感、失落感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支持老人开拓积极的生活方式,缓解老人的孤单感,提升老人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交往度,使其心态更健康、情绪更稳定,从而降低老年人患病率、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提升老人的生命质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