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助力——搭建“零距离”公益惠民平台服务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市顺义区义祥社会工作事务所
- 项目类型:科技助推慈善
该项目主要针对石园街道公益慈善工作存在的需求难题:一公益资源零散,有待整合统筹;二居民需求多样,缺少响应机制;三公益参与模式传统,有待创新突破,在五社联动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撬动、盘活、整合餐饮、理发、法律、口腔、骨关节、综合医疗、便民中心、艺术培训、社区志愿者、公益名人等多领域公益资源,并借助科技手段,搭建一个“零距离”公益惠民线上平台,打造“公益+N”的菜单式服务板块,形成“公益-效益-公益”的良性运作机制,探索“5136”公益资源深度参与模式,为居民提高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和特色化的“六化”服务,不断增强公益慈善利用率,提高响应居民需求的效率,实现公益资源和居民需求精细双向对接,真正做到零距离惠民。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3-4年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500人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500人
项目受益对象
直接收益对象是石园街道辖区爱心企业、志愿者个体和团体; 间接收益对象是石园街道社区居民群体。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6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15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顺义区石园街道
项目合作单位
石园街道办事处、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各社区居委会、《幸福石园“益起来”》成员单位、各新闻媒体
项目需求
根据实地调研,石园街道公益慈善工作存在三方面需求难题。一是公益资源零散,有待整合统筹。如不同类型的公益资源各自为战,缺乏统筹,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二是居民需求多样,缺少响应机制。居民需求类型多样复杂,资源和需求二者之间并未有规范的、常态化的响应机制。因此需要。三是公益参与模式传统,有待创新突破。现阶段的公益参与模式在服务提供渠道、内容、程度等方面呈现出单一、单向、单独的特点。
综上,因此可利用微信小程序搭建线上平台,将零散的公益资源统筹起来,提供资源利用率,发挥最大效用。同时,利用小程序平台将资源和需要零距离对接,有需求的居民可以不受时间和条件限制随时查看近期公益服务内容,并按需参加。此外,“零距离”惠民服务平台还拓展了公益参与渠道,整合服务内容,缩短了服务距离,提高了服务效率。
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五社联动理念指导下,旨在统筹整合区域公益资源,发挥科技力量,建设“零距离”惠民服务平台,打造“公益+N”的菜单式服务板块,形成“公益-效益-公益”的良性运作机制,探索“5136”公益资源深度参与模式,为居民提高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特色化的“六化”服务。实现将区域公益资源和居民需求双向对接的目标,提高地区公益资源利用率,扩大公益服务效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公益服务模式,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推动地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二、具体目标
通过社工统筹协调各类公益资源,对接居民需求,实现对居民需求的及时回应,并时时跟踪需求动态,以及事后满意度测评,为其提供志愿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构织零距离、高效率、高品质的公益资源服务平台。为公益资源提供了发挥作用、增能成长、展示宣传的渠道和平台,进一步促进居民群体的社区参与,提升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三、项目指标
1.开展1次辖区各类公益资源走访调查;
2.组织2次志愿服务专家研讨会;
3.打造1个“零距离”惠民服务平台及1套运作机制;
4.开展1次公益资源赋能培训,产出1套培训资料;
5.开展常态化的“零距离”惠民服务平台运作;
6.开展5次系列公益主题服务;
7.1次公益服务宣传展示活动及总结报告。
项目成效
一是从无到有建成街社层面的公益惠民平台。通过社工整合辖区公益资源,助力搭建“零距离”惠民服务平台,实现常态化运作以及系列主题公益活动、拓宽公益参与渠道方式、提高公益资源利用率、创新公益参与模式,同时也为辖区公益组织个人和团体的成长,提供了增能平台。
二是实现供需主体从单向到双向对接。通过建立公益资源库和分布图,制定各项运作机制,实现了供需主体“零距离”双向对接和常态化运作。从公益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追求多方效益,包括爱心企业有价值、志愿队伍有成长、社区居民有收获。并开展系列公益主题活动,宣传推广小程序平台,引领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公益参与机制模式。也就是“5136”服务模式。“5”是指五社联动,包括以各社区为载体,以爱心企业、志愿者或者社区社会组织为资源,以社会工作者为专业支撑,共同参与小程序运作。“1”是指一个“零距离”惠民服务平台。“3”是指社工常用的三种工作方法,包括社区、小组、个案手法,来加强公益资源力量的管理统筹,确保服务平台长效发挥作用。“6”是指惠民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六化”服务。
项目管理
为确保项目能按时高质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将采用多项质量保障措施。
一是石园街道的大力支持。石园街道可协调场地,提供行政支持、人员支持和媒体支持。同时,事务所也承接石园街道各类培训项目,和各社区有一定的合作基础。
二是实行月例会制度。主要由社工牵头,有落地社区、爱心企业、志愿者个体及团体参与的例会制度。主要内容是总结上月服务开展情况、服务对象反馈情况,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以及下月计划安排等事项。
三是定期督导制度。事务所聘请外部专家对该项目社工进行定期督导、把控项目质量,及时提供智力支持。确保项目高质量执行。同时也进行成长督导,帮助社工不断成长。
四是周汇报制度。指事务所内部的项目周汇报,具体项目执行人员每周要及时汇报项目开展情况,以及下周计划等,做好内部监测与评估。
项目实施计划
1.开展2次专家研讨(2022.9)
项目立项后,邀请专家学者对该项目实施重点难点等提供智力支持,把控项目内容专业性等技术难题。
2.统筹整合公益资源(2022.10-12)
走访调查其志愿服务意愿、能力资质等信息,并签订志愿服务承诺书。同时建立动态的公益资源库,绘制分布图。
3.搭建“零距离”惠民服务平台(2023.1-3)
制定板块内容、逻辑思路、宣传样式、准入退出、服务提供、服务奖励等内容。并由一名专职社工进行日常维护。
4.开展1次赋能培训(2023.4)
对各公益资源进行内容板块、规范制度、流程内容,以及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服务技巧、规范要求赋能培训。
5.常态化平台运作(2023.4-9)
由专职社工进行管理注册登记和信息资源展示、需求发布和服务提供过程监测、满意度调查、荣誉周榜统计展示等内容。
6.开展5次公益服务(2023.4-9)
因此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系列公益主题活动进行推广宣传,逐步指导居民进行使用。
7.开展1次宣传活动(2023.9)
根据过程中得问题及经验办法、后续发展路径以及模式提炼、典型案例、最佳公益个体和团队等内容并展示。
8.风险防控。一是公益资源积极性的保持。要充分了解公益资源的服务力量等条件,通过月度例会,保持积极沟通。此外要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可采用线上方式。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专家督导(赵雪波),负责项目立项、实施、结项全过程专业督导,确保项目实施专业性,并高质量完成。指导社工总结提升项目模式,并进行专业督导。
2.执行主任(刘传莹),负责项目监督管理,做好质量把控,包括前期立项,项目落地等内容。
3.项目主管(王晓金),负责项目具体落地实施、对接沟通、统筹安排人员以及具体服务策划、管理、统筹、开展执行、新闻媒体宣传等内容。
4.执行社工(刘永英、王春红、张帅),负责项目具体执行。包括服务 组织策划、总结、档案资料整 理等内容,确保项目按计划、 高质量完成。
5.项目财务(徐春江),负责项目财务收支管理。
项目年度预算
见附件1《预算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