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劲”享新生活,双手“创”未来

  • 机构名称:北京市朝阳区四海归巢社会工作事务所
  • 项目类型:开展社会救助

本项目旨在通过为劲松街道内100余名残疾人组建手工坊,在社会工作理念上,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变,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手工+知识类培训10余场,进行能力建设,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为其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的方式,使其将自身产出进行有效转变,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度,改善自身经济状况。同时,通过链接校企资源、开展社区公益大集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其社会地位,改善社区居民对于残疾人的偏差心理,促进居民融合,引导更多社区居民关注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未开展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100

项目受益对象

劲松街道100名残疾人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30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

项目合作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劲松街道办事处

项目需求

截止到2022年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约占中国总人口数量的6.2%,全国有超10亿人患有某有形式的残疾,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其中提出,以有就业需求和就业条件的城乡未就业残疾人为主要对象,更好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益,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劲松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2000余名,从社区残疾人就业情况看,残疾人总体就业存在困难,由于残疾人身体状况所限制,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自主创业的较少,残疾人工作不稳定,绝大多数只能从事简单工作,生活水平较为一般。

项目目标

项目总目标:通过为辖区内100名残疾人提供10余次能力提升及知识普及的服务,使其能够利用自己的双手增加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从心理上增强其自我认同感,从行动上增强社会参与度,能够从生理上心理上充分融入到社区环境中。

项目分目标:

1.调研辖区内100余名残疾人基本情况,建立电子台账。

2.搭建残疾人手工坊,每月定期开展1-2次手工类增能活动,为参与活动的残疾人赋能。

3.搭建线上交易平台,链接学校资源,由学校志愿者负责管理线上交易平台的沟通和售卖,为参与活动的学生给记录志愿时长,实现学校、手工坊、社会组织三方联动,进一步扩大项目影响力。

4.线下链接校企资源,每月定期开展2次社区公益大集,为残疾人提供线下物品售卖平台;同时,每月定期邀请参与活动的残疾人去往合作学校进行技能传授,增强其自信心,在校内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扩大产能及项目规模。

项目成效

1.通过项目提升社区内残疾人手工技能,增强其自信心,使其能够自己通过简单劳动改善家庭或个人经济状况,丰富日常生活。

2.帮助辖区内残疾人克服自身局限性并努力改善局限性,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形成可持续长效的营收方式。

3.帮助社区居民摆脱对残疾人的偏差心理,促进社区居民融合,共同构建美好社区。

4.通过与学校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提前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在活动中获得荣誉感,从心理层面上摆脱对残疾人的偏差心理,动员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项目管理

服务对象调查筛选:残疾人选取辖区内适龄的且身体健康,无严重精神、智力残疾,经济状况较为不足的个人或者家庭。

服务对象赋能:针对社区内残疾人进行专业知识赋能,使其利用自己的双手“创”未来,解决自身经济方面的困境,增强其生活热情。

服务对象评估: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进行活动形式等方面的调整。

服务对象内部管理:

1.前期由社工负责引导建立手工坊工作制度,活动后期由手工坊内成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规定等方面的调整;

2.工作坊每周组织例会,沟通本周包含但不限于物品制作、活动物资采买、市场需求分析等方面相关问题进行表决;

3.推选手工坊骨干带头人及督导团队,不定时对手工坊资金、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风险把控:

1.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执行全全面、全程监督;

2.项目督导对项目过程全程监督,出现与活动目标偏离等问题时及时调整;

3.项目执行人员活动前期设置详细的执行计划、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等;

4.专职会计人员对项目资金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5.关注国家新冠疫情情况,在活动开展期间新冠疫情出现反复时,及时暂停活动或将部分活动改为线上进行。

项目实施计划

服务对象调查筛选:残疾人选取辖区内适龄的且身体健康,无严重精神、智力残疾,经济状况较为不足的个人或者家庭。

服务对象赋能:针对社区内残疾人进行专业知识赋能,使其利用自己的双手“创”未来,解决自身经济方面的困境,增强其生活热情。

服务对象评估: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进行活动形式等方面的调整。

服务对象内部管理:

1.前期由社工负责引导建立手工坊工作制度,活动后期由手工坊内成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规定等方面的调整;

2.工作坊每周组织例会,沟通本周包含但不限于物品制作、活动物资采买、市场需求分析等方面相关问题进行表决;

3.推选手工坊骨干带头人及督导团队,不定时对手工坊资金、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风险把控:

1.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执行全全面、全程监督;

2.项目督导对项目过程全程监督,出现与活动目标偏离等问题时及时调整;

3.项目执行人员活动前期设置详细的执行计划、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等;

4.专职会计人员对项目资金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5.关注国家新冠疫情情况,在活动开展期间新冠疫情出现反复时,及时暂停活动或将部分活动改为线上进行。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王泽恺,机构负责人,项目部主任,社会心理指导师,初级社会工作师,从事社会工作6年,负责项目进度整体把控。

2.王悦,项目部副主任,社会工作专业优秀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3年,曾参与社会精准救助帮扶项目执行1年。负责联系当地街道、社区,链接外部资源、满意度调查。

3.计莹,专职社工,社会工作专业优秀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3年,曾参与社会精准救助帮扶项目执行1年,负责项目活动执行、线上平台信息维护。

4.张馨玥,专职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负责项目执行。

5.关增南,财务部主任,初级会计师,从事会计工作10年,其中民非会计3年,负责项目活动预算审核。

6.史岩军,项目督导,社会心理指导师,初级社会工作师,从事社会工作10年,负责项目工作流程监督。

项目年度预算

详情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