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益心向未来 科普在身边—— 公共安全多模态交互式公益科普嘉年华

  • 机构名称:北京市昌平区玖安志愿服务发展中心
  • 项目类型:科技助推慈善

社会大众对公共安全知识培训的认识不够,社区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能力较低,自救自护知识掌握现状不容乐观。该项目选择在北京市区域内的社区、公园、大型综合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开展公共安全多模态交互式公益科普嘉年华,包括VR虚拟火灾避险、虚拟地震救援,模拟人救护培训,AED除颤救护培训、防空避险自救演练等。旨在通过内容展示、互动操作、解说演讲等方式向市民们展现多模态交互式的公共安全科普。预计实施12场公共空间科普宣教+12场志愿者技能培训。宣教活动以授课和模拟操作,指导练习等互动式教学方式进行,并将积极参与学习的市民鼓励成为志愿者,再对志愿者进行12场技能培训,协助试点街道/单位成立应急志愿服务队。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1-2年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2000人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5000

项目受益对象

北京市辖区内的街道、社区、学校、企事业及其他相关人员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1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20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辖区内的街道、社区、学校、企事业等

项目合作单位

共青团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

项目需求

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以“居民应急与自救自护能力调查表”主题,针对社区市民的安全意识作了一番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回有效问卷294份,统计显示:百分之四十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一般认识。其中地震和火灾等的避险逃生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百分之六十二;家庭中备有急救药品箱、灭火器分别为百分之五十六、百分之四十四和百分之三十九;曾培训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心肺复苏三项现场急救术并有实践经验的居民均不足百分之十。

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旨在通过内容展示、互动操作、解说演讲等方式向市民们展现多模态交互式的公共安全科普,通过普及安全意识,学习掌握自救自护知识,幸福自己帮助他人。

分目标:(1)项目执行期间共计开展12场公共安全多模态交互式公益科普嘉年华;每场预计受益人群约100-500人;目的:通过科普活动,提高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带动更多的民众学习紧急救护等安全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2)新增注册志愿者专业培训12场,受益人数约300人,每场不少于30人。目的:通过对志愿者开展专业能力培训,促进了志愿者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发掘应急志愿者骨干,扩大应急志愿者队伍。

项目成效

项目预期成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直接受益人群和人数、间接受益人群和数量

对安全知识感兴趣的普通民众,每场直接受益人群100-500人,间接受益人群至少2000人;整个项目辐射5000人。

2.对服务对象经济状况/行为能力/心理状况等方面带来的改变

通过内容展示、互动操作、解说演讲等方式向市民们展现多模态交互式的公共安全科普,使更多的普通市民通过学习,掌握自救自护知识,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突发事件时,最大限度降低伤亡和损失,大大提高了 “救”在身边的实际意义。倡导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环境;体现出了志愿服务的自我价值。

3.对行业、公众、政策带来的影响

基层应急能力是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减灾能力强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较弱,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等规模的地震灾害就会导致大量的房屋倒塌以及人员伤亡。而整体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对公众的普及率的提高,而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大大增加了各类灾害的发生,如何系统化持续化,规范化的在公众中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有它的必要性。

项目管理

一、本机构计划在北京市区域内开展项目并落地实施,招募充足的志愿者,并针对项目需要进行专业培训。

二、项目执行过程中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项目按进度安排持续、有序开展。

三、项目在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和管理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2.专款专用原则。严格按照已批准的项目申请书内容及预算执行,全部用于申请书所明确的受益对象和服务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3.规范细化原则。预算编制及资金使用要细化到要素的支出细目。

4.经济节约原则。要厉行勤俭节约,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开支标准执行,力争做到经济、合理、高效,要有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四、针对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配备充足的志愿者,并购置相应的综合责任保险,以确保活动参与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将风险因素降到可控范围内。

项目实施计划

一、组建项目执行团队

时间:2022年7月1日-8月

形式:项目组研讨会;成立项目组,并召开研讨会,确定项目内容和实施区域,并完成宣教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师资队伍筛选

时间:2022年7月15日-8月

形式:通过对此项目所有工作人员开展立项培训会;对团队已有的师资进行资格审并确定师资队伍名单以及开展及项目立项培训会。

三、先期安全知识宣教

目的:先期安全知识宣教

时间:2022年7月-8月

地点:北京市区域的社区、公园、学校、大型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

形式:开展先期宣教活动。确定安全知识宣教主题,通过兴趣学习、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示范操作、实操练习、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宣教活动。

四、制定宣教活动操作标准规范

时间:2022年7月-8月中旬

形式:对开展的先期活动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建立活动标准。

五、安全知识技能的普及与培育

目的:完成剩下11场宣教和12场专业培训

时间:2022年8月-2023年11月

地点:聚焦北京市区域的社区、公园、学校、大型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

形式:依据活动执行标准,逐步完成安全知识宣教活动与志愿者技能培训。

六、总结

时间:2023年11月

参与人群:项目组成员

形式:对所有项目资料进行整理,形成总结汇报材料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机构负责人:史沂倩,北京市昌平区青年榜样,五星志愿者自2014年起从事应急安全工作8年,发展300名志愿者,秉承着传递正能量,感染身边人的精神,义无反顾、奉献爱心。

工作内容:负责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本项目中担任项目执行负责人,负责项目书撰写、修改、后续跟进等工作。

2.教官团队:蒲君、李振华、苗为国、董卫东、谢艳明、张丽娜等30余人。

讲师团队:有一支由30名专业消防专家及行业顶尖工程师、雪豹突击队的退役队员、国家国际救援队的队员、退役消防官兵、各大医院医务人员等组成的师资团队,具备AHA认证资格证书、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国家高级体验式培训师、国家登协户外指导员、国家应急救援员、北京市团委、北京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总队认证的初、中、高级讲师资质等相关专业资质。

3.财务人员:董潇婷

工作内容:结项资料及账目的整理。

4.项目执行:张璐

工作内容:本项目中担任项目执行一职,负责活动组织筹划等工作。

5.物资后勤保障:杨良山

工作内容:本项目中担任后勤保障一职,负责活动组织物资、装备运输、宣教场地搭建等工作。

项目年度预算

预算以附件形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