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星光相伴 温暖同行 --自闭症儿童家庭社会融合服务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市石景山区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
  • 项目类型:其他

围绕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和沟通交流障碍为核心目标,进行自我意识教育、语言应用训练、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家庭融合、社区融合、学校融合从而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功能,提高孩子社会适应能力。计划以石景山区苹果园、老山、八角3个街道为主,开展自闭症儿童家庭社会融合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未开展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200

项目受益对象

石景山区苹果园、老山、八角自闭症儿童家庭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2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21.4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石景山区苹果园、老山、八角3个街道

项目合作单位

项目需求

数量较大,而且潜在人群较多。其他家庭成员本身需要必要的心理介入。目前自闭症患儿的家庭遗弃、伤害事件频频发生。无异于患儿家庭成员的极度悲观情绪和不堪重负的精神压力导致悲剧一再的上演。在实践工作中,自闭症家庭心理疏导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忽视的问题。一个自闭症患儿不仅给一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心理包袱,甚至是家庭的不欢而散。

项目目标

(一)自闭症专业知识讲座和培训

通过讲座加交流活动形式,提供相关的科普资料,与家庭干预知识和技能教授,并针对典型问题进行指导,从而促使家长掌握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集体与个别咨询

针对个别化的康复干预问题,给以专业化的咨询和帮助,以便尽快解决针对性家庭教育问题,提升家庭生活品质。

(三)社区、社会融合倡导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系列社会融合活动,改善孤独症的社会功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成为具有社会性的人,最终能够实现孤独症儿童与社会的融合,建立自闭症家庭社会生存环境。

(四)自助互助小组

以中心专业康复人员为主体对社区志愿者与家庭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帮助社区及家庭个体形成自助助人的氛围和能力,并对志愿者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和提升。每年不少于4次。

(五)构建社交情境

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融合,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构建个性化融合情境,进一步抓住情境、利用情境、创设情境,通过辅助手段让孩子实际地去解决问题,提高自闭症孩子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能力、提高孩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项目成效

1、由专业康复人员及专业社工团队组成“专业康复人员+专业社工+志愿者”联动的模式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进行立体模式援助。

2、采取“幼儿园+社区居民+自闭症儿童”的服务模式通过项目实施,建立自闭症患儿的家庭-社区-社会递进融合生存模式。

3、构建自闭症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增强社会融合,营造“残健共融”的社会氛围,促进自闭症家庭与社区的和谐。

项目管理

起止日期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2022年6月至7月)。

项目实施前进行深入沟通和调查,了解数额全的需求和意见建议等反馈。以街道、社区、自闭症家庭为单位,结合培训、讲座、集体咨询、个别辅导、自助互助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援助模式,同时延伸向社会融入递进。依据其特性和实际需要设定其对接资源同时对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案重点帮扶。

第二阶段 启动实施阶段(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

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建立需求档案,以八角街道、老山街道、八宝山街道为重点服务区域。

第三阶段 项目监督与评估阶段(2023年5月)。

完成项目评估和反馈整理工作,每次讲座、培训或咨询后对参加人员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反馈。以便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与完善。进行抽样电话跟踪,以获取更全面的反馈信息。同时完项目总结及财务决算工作,形成财务决算报告和项目结项报告。拟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5月分别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

项目实施计划

1.开展增能成长小组活动。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构建社会互助网络,以自闭症家庭为对象,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为成员提供心理疏导、压力缓解服务,另一方面充分了解自闭症儿童家庭需求,小组活动每月至少开展1次。合计10次。

2.开展丰富融合互助活动。定期召开残健融合活动,另一方面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使社会大众接纳与尊重残疾人。每月至少开展1次,合计10次。

3.开展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培训。邀请专家开展康复知识、社会交往、家庭关系、心理信心构建等培训,每月1次,合计10次。

4.开展个案帮扶服务。加强其融入社会进度。个案服务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低于1小时。

5.开展社会宣传倡导活动。以自闭症日、国际残疾人日、助残日等为契机,开展自闭症宣传、助残宣传活动,宣传倡导活动至少开展2次。

6.充分链接社会资源开展情境模拟活动,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情境模拟社交活动,每两个至少开展1次,合计开展5次。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在专业服务品质的保障工作中,组织了一支以康复、心理、社会、教育、医疗等学术领域的专家组建了由北方工业大学、首钢工学院等单位组成的十支近200名志愿服务队,在原有中残联、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等专家组支持下,新增了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行为生物学研究室金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医疗中心的成人和儿童精神科等多位资深专家作为家庭专业支持、项目督导进行跟踪指导和训练,并于2017年建立了专门研究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与家庭关系工作室。

项目年度预算

提供表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