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心相映 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在南邵镇镇党委和民政局的带领下,我机构已服务新就业群体超过300人次,广得好评,打造了一支由社区居民组织成专门为新就业群体服务的志愿服务队【新城骑舰队】,不仅拉近了新就业群体和居民的距离,还促进了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10名优秀小哥被赋予【骑舰之星】称号,为他们融入新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25年度,我机构申请的“新”心相映 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发力,把心理健康关爱融进整个项目,同时进一步引领新就业群体开展志愿服务,增强新就业群体凝聚力、成就感、获得感;逐步为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培养社区治理能手提供力量,实现新就业群体和社区居民的双向奔赴。
更多》
-
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闲闲杂货铺”公益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闲闲杂货铺”公益项目由景山街道办事处、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与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共同推动,于2024年4月落地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 项目以“让闲置、闲人、闲生活变得有意义”为宗旨,整合“闲置物品捐赠、购买”与“志愿者服务”,构建慈善运营体系。通过举办慈善音乐会暨开业仪式、萌娃节、水果节等主题活动,以及开展慈善拍卖,吸引个人及团体捐赠超200人次、30家,募集物品超2500件,志愿时长超600小时,筹款超5万元。项目依托线上公众号与社群运营,打造稳定志愿者队伍,形成“捐赠—义卖—公益”闭环,助力社区公益生态建设,为闲置资源利用与市民参与慈善提供创新平台。
更多》
-
困难血友病患者全生命周期援助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汇集更多社会、爱心个人等力量,为改善身处于困境中血友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家庭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残疾率,促进儿童患者成长、发展,助力其更好地回归、融入社会。 自2014年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慈善募捐“困境血友病患者救助”项目,其中在12年的资金援助项目中,已援助血友病患者3389人/次,极大的改善困难血友病患者的生存条件;自2019年开展患教活动以来,已覆盖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属共计254249人/次,为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庭正确面对血友病做出社会层面的贡献。
更多》
-
小树苗阳光学堂--困境少年儿童关爱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京师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小树苗阳光学堂--困境少年儿童关爱项目,旨在通过系统性、专业化的训练,提升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心理韧性和科技素养,助力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项目共分为三个模块,举办主题训练,计划服务450人次。安全自护训练涵盖火灾、地震、急救技能等内容,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心理韧性训练则以社会生活技能训练为核心,重点提升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与抗挫折能力;科技素养训练通过编程、人工智能、经典科学实验等内容,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该项目通过引入科技教育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素养培养的号召,为困境少年儿童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成长机会,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示范意义。
更多》
-
大病医疗救助项目
机构名称:门头沟区慈善协会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为帮扶困难群众,实施精准救助,门头沟区慈善协会根据《门头沟区慈善捐赠大病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和以往工作惯例,切实发挥慈善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区慈善协会开展“慈善捐赠大病救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3街7镇33名城乡居民家庭发放救助金19.56万元。
更多》
-
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北京专项
机构名称: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项目是由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全国性罕见病民间公益援助基金。其并非简单的医疗救助项目,而是针对罕见病个案提供医疗资源转接、各地医保信息、最新药物进展、个案资金援助的全方位支持。确保募集到的资金,更加有效地使用在受益人身上。 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的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截至2025年6月,通过多方共付模式和综合服务体系,项目累计援助患者超5270人次,累计直接发放援助款项超5540万元,涉及罕见病病种120种,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 项目建立12个罕见病综合服务中心,联动20多个患者组织、10余家省级诊疗单位,形成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服务网络,累计服务超40000人次罕见病患者。
更多》
-
“蓝雨伞”心理困境儿童支持专业志愿服务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丰台区小溪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比达30%。 本项目响应教育部等17部门《专项行动计划》政策要求,以心理困境儿童及家庭为工作对象,运用心理学方法,以宣传、知识普及和家庭支持为主要工作内容,帮助家庭更好的应对眼前的困境。建立1支队伍,深度干预100h,科普活动覆盖10000+人次,以“早期预防+深度干预”为主要工作模式,搭建“家校社”合作模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更多》
-
医药筹平台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设立医药筹平台项目,旨在帮助患者筹集免费药品,降低医药诊疗费用负担。项目资金来源于爱心企业定向募捐,用于项目统筹、执行和运营管理。平台上线以来,截至2024年底已帮助超过55万患者。项目致力于解决患者用药难问题,减轻用药经济负担,鼓励合理持续用药,提高治愈率和延长生命周期。项目锚定特定疾病领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集中资源突破痛点,形成标准化项目体系,加速规模化落地。项目受益人为灾难家庭医疗支出患者、用药渠道困难患者及需特殊用药患者。
更多》
-
“最美传承”赋能增收慈善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力行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一、项目背景 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与技能错配并存,乡村劳动力素质短板与县域经济承载力不足交织,部分群体陷"技能荒+岗位荒"恶性循环;同时非遗传承面临徒弟难寻、手艺失传、熟练工匠不足等困境。 二、项目目的及意义 以非遗技能培训为纽带,连接困难群体就业增收与非遗传承需求,破解"无技可学"与"无人愿学"双重困局,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保护双赢。 三、项目基本内容 动员能够提供或推荐工作机会的非遗传承人,在其机构所在地筛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提供见习场地及工具材料,以师带徒方式开展30天非遗技艺培训,每名困难学徒资助1万元(含培训费用、培训场地、工具材料及学徒补贴),基金会全程监督实施。 四、项目预期目标 通过非遗培训赋能困难人员,实现100%习得非遗技能,70%以上就业增收;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缓解传承人断层问题。
更多》
-
有力计划-北京重症肌无力患者康复关爱支持网络建设
机构名称: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 项目类型:社会救助
为满足北京地区重症肌无力患者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的需求,解决患者康复水平低、社会融入困难及心理压力等问题,以“全人康复”为理念,以重症肌无力患者组成的关怀员陪伴体系为核心特色,结合线上线下活动,构建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关爱网络,提供康复和心理支持与社会融入,形成独特的康复支持+心理赋能+社会融合服务模式。通过线上深度陪伴服务、线下康复营、关爱探访、社会融合活动,为300+人次重症肌无力患者及家属提供系统康复支持与关爱服务,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提升疾病管理能力,并促进社会融合,减轻患者及家庭的心理负担,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康复支持体系,减少罕见病造成的社会损失。
更多》